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5篇
  免费   104篇
各国政治   146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7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62篇
法律   1413篇
中国共产党   882篇
中国政治   1800篇
政治理论   602篇
综合类   45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609篇
  2006年   590篇
  2005年   677篇
  2004年   899篇
  2003年   658篇
  2002年   573篇
  2001年   482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1.
人类道德精神的发展和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从信念伦理向责任伦理转化和升华的过程。只不过囿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有的国家己经实现了这种转化,有的国家(例如我国)迄今尚未实现这种转化。即便是在己经实现了这种转化的国家,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错综复杂的过程。德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以大量丰富翔实的材料说明,西方传统的基督教救赎伦理以追求灵魂的得救为绝对价值,因此,它从本质上说来是一种信念伦理。只是到了中世纪晚期,经由路德宗、加尔文宗的新教改革之后,才使得“神的召唤”…  相似文献   
32.
白津夫 《奋斗》2005,(11):43-49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所谓“承前”,就是如何保持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所谓“启后”,就是要通过“十一五”的改革和发展.为实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社会、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十一五”期间要着力解决以下方面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33.
“解冻”是赫鲁晓夫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题和典型特征,大体上可分为“两松两紧”四个阶段,与斯大林时期对意识形态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形成鲜明对比。但赫鲁晓夫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解冻”同时也顾虑重重,不同时段也不乏强化“控制”。赫鲁晓夫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解冻”对苏联政治的发展和国际共运均带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4.
俄罗斯教育在人才培养体制上的改革,是俄罗斯教育超越70年苏联时期的封闭状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标示,这既反映了俄罗斯教育的开放气魄,同时也展示了俄罗斯在文化上的对外吸纳力量。  相似文献   
35.
什么是农村公共服务?鼓励农民合作有何意义?作者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指出,乡村社会资本能够使农民通过自主组织解决公共服务问题,它可以动员民间力量解决某些现实难题,并发挥在农村公共秩序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6.
列宁说,民主是一个伟大的名词。在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历代不同的政治家、政治流派,都先后提出了自己的民主主张,赋予其丰富的内涵。无产阶级民主观即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他们创立无产阶级民主观的过程,主要是克服以往民主学说的根本缺陷使之成为科学的过程。 一、关于民主的社会起源问题 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把国家描述成“理性”发展的结果。这里涉及到作为国家制度  相似文献   
37.
韩国人的东亚意识最早出现于19世纪后半期,但这一时期尚未形成关于东亚的主体观念,也未将之付诸实践。随着韩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进入1990年代后,尤其是新旧世纪交替之际,韩国知识界展开了一场东亚论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在民族原型中寻找文明共存之路;地缘文化的东亚和平论;超越中华主义和东洋主义的东亚均衡论;作为知性实验的东亚。另外,韩国一些学者还从地域性和民族国家两个方面反思和批判传统的东亚论。韩国的东亚论对我国社会科学界的启示是:有必要在历史的脉络中考察中国的传统天下体系与民族国家体系之间的关系;中国研究需要“他者”的眼光。  相似文献   
38.
许多学者认为,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是一种集体安全。笔者对此持不同意见。联合国维和的定义与集体安全概念存在偏离。半个多世纪以来,联合国维和经历了宪章制度模式、“联合一致共策和平”决议模式、哈马舍尔德模式(第一代维和模式)、第二代维和模式、第三代维和模式五种类型,这些运行模式均与集体安全存在较大的不同。联合国维和所形成的“中立性”、“非武力性”、“自愿性”及“宽泛性”四大特征,也表明维和与集体安全相去甚远。基于集体安全理念而组建的联合国维和,已经突破了集体安全的范畴,更接近于国际危机管理的性质。  相似文献   
39.
20 0 3年上半年 ,SARS在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部分地区蔓延 ,对中国及世界经济造成了程度不等的影响和冲击。但根据SARS病情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经济的长期走势 ,并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 ,SARS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40.
吴民许  Liao  Zhenyun 《中国法律》2005,(6):34-35,100-102
2005年10月22日开幕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审议的《物权法(草案)》再次吸引了社会公众的目光。在此之前,全国人大在其立法史上少有全文公布《物权法(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这种立法公开化、民主化的做法在得到普遍好评的同时,也等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回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累计收到对该草案的意见和建议逾万条.在人们关注的众多问题中,征收征用制度作为一项保护私人财产权的基本制度成为其中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