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15篇
世界政治   10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4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89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由美国人眼中“无底的、无希望的深渊”一跃跨入“新兴国家”的行列,走出了一条“韩国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一个“汉江奇迹”。这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们的极大关注。一韩国经济发展起飞于20世纪60年代。在起飞之前,韩国社会发展经历了相当的曲折。1910—1945年,朝鲜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饱受了殖民迫害。1945年,日本的殖民统治结束,在美国的扶植下,李承晚建立了政权。国家虽取得了独立,但李承晚当局政府无心把国家的中心任务放在经济方面,中央政权陷入权力角逐,政局动荡不安。整个50年代,韩国没…  相似文献   
2.
一、欧盟国家养老金制度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欧盟国家具有“福利国家”之称,它最早在世界上建立起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并有所谓“俾斯麦模式”和“贝弗里奇模式”之分别。“俾斯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以就业为基础并与缴费相联系,养老补贴在不同职业之间可能不同,并且倾向于和收入挂钩。德国、奥地利、法国、比利时和卢森堡等欧洲大陆国家采取这种模式。所谓“贝弗里奇模式”,是国家向全体公民提供综合的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强制性的缴费或者政府的转移支付,国家一般按照定额比率支付养老补贴,所有领取者得到相同数额的养老金,目的是为全部…  相似文献   
3.
基辛格外交思想中有一个强烈的文化一国家模式理论,基辛格对俄罗斯(苏联)国家的文化的理解是建立在西方反俄思想传统的基础之上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其作为德国犹太移民的身份,另一方面也与他所接受的学术训练有关。同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尖锐对峙的冷战格局是形成基辛格对俄战略观的重要外部因素。在基辛格的美国外交战略图景中,俄罗斯(苏联)国家始终是美国外交战略中永恒的对手。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至今,中国周边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两个方面来论述中国当前的地缘环境。一、地缘政治方面  相似文献   
5.
2004年乌克兰总统大选触发政治危机,有其深刻的国内背景。历史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西部和东部的尖锐对立,而尤先科和亚努科维奇分别代表西、东部的利益。而最近几年的发展导致乌克兰人民中普遍存在对现实和当政者不满的情绪。俄美欧等大国在乌克兰政治危机的表现深刻地反映了大国地缘政治战略在乌克兰的博弈。未来乌克兰局势存在种种变数,也留下了种种思考,最终结局取决于乌克兰人民的选择和大国力量的对比,取决于俄美两国战略家们的理智和判断力。  相似文献   
6.
“9·11”之后,美国与欧盟对非洲有着基本共识,即非洲的失败国家将是美欧利益的重大潜在威胁,对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基于这一共识,美国和欧盟都强化了在非洲的军事存在及对非援助。但美国和欧盟的非洲政策仍有着重大差异。美国的非洲政策直接服务于其全球反恐战略及维持和扩大美国在非的石油利益;欧盟则更强调对非洲问题的长期性解决办法。这体现了美欧在世界观和对国际关系认知等方面的根本差异。深刻了解美国与欧盟的非洲政策之异同,对于中国制定非洲政策及发展中非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日本国内政治思潮的深刻变化是影响21世纪初中日政治关系的重要因素。冷战后,日本政治右倾化伴随强烈的民族主义引起日本对华政策倒退。小泉执政期间,日本决策机制受到首相个人因素过度左右,加剧了中日矛盾。这已引起日本社会特别是有识之士的警惕。安倍晋三是在日本政治右倾化思潮背景下起步从政的,既受到这股政治思潮的熏陶,也目睹它给日本内政外交造成的创伤。安倍当选日本首相后不能不考虑摆脱小泉外交的后遗症,改善对华关系。日本政治右倾化受到一定抑制后,中日政治关系便趋向改善,而中日政治关系改善有利于抑制日本政治右倾化;但若日本政治右倾化再度抬头,中日政治关系可能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8.
2006年,国际格局调整加快,世界热点问题升温,大国协调进一步展开,中国外交硕果累累。2007年,世界将进入深度调整,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局部紧张可能加剧,尤其是伊朗核问题有可能升级,中国外交则在面对新机遇的同时有可能遭遇更复杂的挑战。鉴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于2007年1月6日举办“2007年国际大势前瞻”研讨会,特别邀请30多位京内外专家学者在总结、回顾2006年国际形势的基础上,着重对2007年国际形势及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进行前瞻性分析。现将研讨会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期有助于读者更准确把握国际形势走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译自日本2006年10月号《中国研究月报》,作者为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现代中国外交研究。文章认为,20世纪70年代,在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和“一条线”战略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将对外政策与经济政策相结合的“两轮政策”,这成为改革开放构想的萌芽,也是中国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因版面所限,译文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10.
东亚合作是当前亚洲发展中的一大亮点。以2005年12月举行的首届东亚峰会为标志,东亚合作可能由快速发展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的阶段,需要适时地加以总结,以利发现和解决问题。“东亚”这一地理概念有大小之分,长期以来,东亚(East Asia)通常就是指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例如在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