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15篇
世界政治   10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4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89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冷战到冷战后,欧洲防务机制发生的变化,折射出欧洲格局的重组以及安全威胁的变化。原有的主要安全机制——北约,作为一头巨象,已经无法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而西欧联盟无论在冷战时期还是冷战后都作用不大,欧盟作为一个原经济一体化为主的国际组织,虽然也希望赋予自己新的安全职能,以便应对欧洲面临的新威胁,但是成员国之间的相互猜忌、美国的不合作、经济的衰退、扩大后的消化不良等,都为欧盟的防务合作前景带来相当程度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毒品:“金四角”区域经济合作的“黑色屏障”郭健初近年东南亚地区迅速崛起的“金四角”次区域经济合作,给予中国西南地区以更多的参与机会,该区域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将显现出来的积极要素,对参与该区域合作的任何一方都将带来更大的利益。尽管目前研究人员对“金四角...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后,俄印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一度降温到关系改善,再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两国不断调整各自的对外政策以适应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结果。俄印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不再含有军事同盟性质;防务合作是重点;合作领域扩大。  相似文献   
14.
“边缘策略”是一场危险的游戏,每一步都蕴藏着巨大的希望与危机。美国与俄罗斯近一段时期以来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问题上的战略博弈日益升级,大有第二次冷战随即爆发之势,俄罗斯总统6月3日宣称与西方的一场新军备竞赛和冷战已经开始,并宣布俄罗斯将把自己的导弹瞄准欧洲,作为对美国在欧洲实施导弹防御计划的报复,美俄间会不会因此而陷入第二次冷战?人类最理智的时候,往往就是别无选择的时候,于人如此,于国亦然。本文将对这一热点事件背后美俄双方的战略考量进行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15.
论当代国际机制发展趋势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机制是国际关系体系的制度化表现.在列强时代,国际机制是为其争夺与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服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联合国的成立,国际机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全球化时代,国际机制需要更新和发展,以与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相适应.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是公正合理的国际新机制形成和起作用的主要障碍.中国宜在现有国际机制中积极发挥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机制创新,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6.
"和谐世界"与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和谐世界"是一项长期的目标,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和谐世界"的思想与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密切相关,将指引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使中国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在转变中的国际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建立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美国遵守MTCR规定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弹道导弹及其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开始引起美国的严重不安。为避免由自己单枪匹马出面应对的困境,美国积极谋求建立一个多国机制,防止导弹及其技术的扩散。从1983年到1987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和日本就此问题进行了连续会谈。1987年4月16日,上述西方七国公布了《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MTCR),首次就控制导弹及其技术的扩散达成了国际协议。MTCR的核心是限制大推力弹道导弹及其技术的扩散,其核心标准可简称为“500千克/300千米”标准,即严格限制能够将500千克载荷投送到300千米之外的导弹的出…  相似文献   
18.
当前,构成现行国际体系的许多要素或已消失,或正处于消失、转变的过程中。国际体系各个层面、领域呈现明显的动荡不定状态。国际体系结构处于一种"复合状态"之中,多种国际政治文化、国家关系互动模式、国际行为逻辑和发展趋势在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国家间同时存在与发展。国际体系结构转型最重要特征就在于这种"复合状态"的普遍存在。国际体系结构日益复杂化有利于体系宏观结构朝进步的方向发生变化,并对微观权力转移产生越来越大的和平压力。二战后国际体系微观权力结构出现重要的和平转变表明,传统现实主义战略思维及其遵循的行为逻辑,已不足以充分解释和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9.
经济利益是决定国家核出口管制政策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核出口管制发生于国际贸易,而核电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特性,对于这种经济因素的作用,可以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规模经济理论及与之相关的战略贸易理论进行解释。当不同国家在核出口上存在竞争时,占有核市场较少的国家为扶持本国产业生存,弥补其竞争劣势,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获取垄断竞争带来的出口经济利益,往往会进行政府干预,从而造成其核出口管制政策比占有核市场较多的国家宽松。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联邦德国与美国核出口管制政策的比较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布什政府亚太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试对两届布什政府亚太政策的演化和特点加以梳理和比较。在布什第一任期,美国对亚太战略和安全利益多元化认识程度加深,加快了地区军事安全结构整合步伐,使亚太各次区域在军事安全方面联动性加强。但由于过分突出“反恐第一”等安全考虑,布什政府对亚太自身经济和政治合作进程加速发展缺乏足够的政策敏感和心理准备,导致其政策与地区局势的发展节奏有所“脱节”。因此,在第二任期,布什政府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加强美国对亚太事务的影响力,力图巩固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但其新政策面临不少困难,多种新因素导致美国主导的亚太“辐辏”结构的局限性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