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8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88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韩国国会议员的社会背景是其政策决策的社会源流。韩国的内外政策从宏观看存在着左右分野,而从微观看则明显带有个人的影响。韩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社会标签与网络决定了个人的情绪与政策喜好。在对议员社会背景的分析中,性别与血型、血缘与地域、教育经历、职业生涯、特别经历等因素决定了议员本人的活动与价值观,从而决定了政策的基本走向。这些基本的社会背景因素对国会议员的议政活动和议会政治发展产生了种种影响。  相似文献   
3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韩关系的发展,中国地方政府开始在中韩关系中发挥日益重大的作用。本文以山东省、上海市、广东省、湖北省为案例,分析了21世纪中国地方政府在中韩关系中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中国地方政府与韩国的经贸关系为中韩关系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经济动力;中国地方政府与韩国的外事活动为中韩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地方政府与韩国的文化交流为中韩关系发展营造了友好的民意支撑。展望未来的中韩关系,本文得出的相关政策启示在于:对于中国地方政府而言,要为韩国企业入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于中国中央政府而言。需要给予地方政府在发展中韩关系中适当的授权和分权;对于韩国政府而言,需要积极应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将是进一步密切中国地方政府与韩国关系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33.
2008年美国的经济危机严重削弱了其经济实力,挑战着美国长期以来引以为豪的发展模式。同时,美国还经历着空前严重的政治、社会和道德失范问题,也在进行着重要的战略转型。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战略转型并不意味着美国战略全面收缩。实际上,奥巴马执政以来,在结束两场战争和调整美国参与世界事务方式的同时,打着"亚太再平衡"的旗号,加大了对亚太的资源投入,政治、经济、安全等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34.
35.
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困难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交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助于推进民心相通、构建政治互信、深化经贸合作。当前"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面临沿线国家宗教文化冲突、政局不稳、域外势力干预、中国对外交流传播能力有限等一系列困难与挑战。为了顺利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中国应积极倡导不同文化在平等基础上的交流互鉴;丰富促进人文交流的对话机制;探索官民并举模式,鼓励民间力量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36.
美国的族裔游说不仅影响着其母国的真实或想象的国家利益,而且影响着第三国的利益,以及美国、其母国与第三国的关系,越南裔美国人的政治游说及其对南海争端的影响便是典型。在经历了1975年后的"难民"、"船民"和"遗民"等三波移民高潮后,越裔美国人今天已经成为美国政治,特别是越美关系、中越关系、中美关系乃至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变量。由于其历史、经济地位、政治参与等限制,越裔美国人政治游说的反母国特征在越美关系正常化后有所缓解,因此也变得相对复杂:既有较强的反母国心态,又乐见越南的强大和发展。尽管如此,除越南华裔人外的越裔美国人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出奇地一致和强硬:不仅很早(1958年)便开始发挥其影响力,而且对美国在2010年全面介入南海争端的决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越裔美国人围绕南海问题开展的政治游说,极可能启发和动员其他南海权利声索国在美移民开展类似努力,从而不仅使南海争端国际化,还使其在美国国内化。  相似文献   
37.
祁怀高 《国际安全研究》2013,(2):88-103,157,158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临之际,中国的东北亚周边安全环境进入动荡和调整的新时期。由于朝鲜领导人更替,地区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脆弱,东北亚政治安全环境趋于敏感;由于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争端升温,朝鲜半岛军事对抗事件频现,美、日、韩进行系列军演,东北亚军事安全环境趋于紧张;由于东北亚各国经济继续保持恢复势头,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加速,东北亚经济安全环境趋于积极。鉴于东北亚安全环境对于中国和平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东北亚外交仍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中之重"。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的东北亚外交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中国的东北亚外交要以地缘经济合作为切入点推动地缘政治正向发展。其次,中国要以六方会谈机制化为基础推动东北亚安全机制的构建。未来六方会谈机制化在组织体制、组织成员、惩戒机制等方面要有新的思路。最后,中国要推动中国倡导的多边制度与美国主导的双边同盟在东北亚的兼容共存。  相似文献   
38.
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印度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切身感受和独到观察.在印度政策界和战略界看来,冷战结束后形成的世界秩序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极化是必然趋势,中美将进入较长时期的战略竞争博弈阶段,大变局下的机遇要远远多于挑战.为此,印度深度调整外交战略,摒弃部分传统外交思维和原则,锚定领导型大国的国家定位,追求带有"印度印记"的国际秩序,构建具有"亲西方"倾向的大国关系,并维护地区"门罗主义",以实现"新印度"愿景.印度的这一外交战略调整将给国际格局及中印关系带来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39.
朱芹  高兰 《东北亚论坛》2021,30(2):74-84
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倡导的一种海洋叙事。海洋叙事是塑造海洋秩序与海权及捍卫海洋权益的话语体系。中国的海洋叙事一直较为式微,特别是中国海权在世界海洋叙事体系内常常处于被西方海权"代表"的状态。这严重影响着中国对历史性海洋权益的维护。海洋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及其在海洋领域的发展,叙述着一种去霸权化的新型海权与新型海洋秩序,是海权从垄断走向共享、从传统走向新型的分水岭。在海洋命运共同体叙事下,中国海权的发展趋向是有别于传统海权的新型海权,是一种去霸权化的治海权,而非零和式海洋霸权。由于传统海权的惯性以及美国海洋霸权的主导,新型海权及其观念若要形成普适性共识,尚面临诸多挑战,但去霸权化的新型海权必将成为未来海权的时代趋势。  相似文献   
40.
国际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力量的较量更为激烈。美国一些政客煽动针对中国的“文明冲突论”,严重损害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也违背国际社会对和平发展的渴望。中美两国应大力加强人文交流,积极开展文明对话,通过互学互鉴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