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人农民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112篇
中国政治   113篇
政治理论   84篇
综合类   18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罪数形态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都是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对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在法定的数罪并罚、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渗入国家机关、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恐怖组织犯罪融为一体等几种复杂情况下的罪数形态,应当深入探讨,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62.
“内生腐败”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的官场“内生腐败”现象是一种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联动性的内生拓展型权力腐败。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原来的“全能主义”中央威权政治逐渐式微,全民政治动员性的国家意识形态逐渐淡出,一些地方政权中滋生出“腐败了的既得利益集团”,并且正在向群体化、集团化、规模化、半公开化扩散的趋势发展,最终将形成一个能左右当地官场政治生态、与中央政府相抗衡的“地方性权力实体”。这种家族化、帮派化、圈子化的地方政治退化现象被称为中国武的“地方政权苏丹化”,究其根源在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互相脱节,地方行政体制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互相脱节,实行“党内民主”与扩大“基层民主”互相脱节。  相似文献   
163.
先秦儒家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在谈说论辩实践中都特别重视推类思维方法的运用。他们对类和推类的认识体现了儒家的推类理论由不自觉到自觉、由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过程。与其他学派相比,儒家的推类主要是推"仁"、推"爱"的推理,是用来阐发其政治伦理思想和主张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164.
成就邓小平英名"三落三起"中的"两落两起"都与"文革"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文革"中毛泽东对邓小平命运的安排为其东山再起提供了契机;对"文革"的全面整顿使邓小平赢得了重要的政治资源;外事活动奠定了邓小平作为国际政治活动家的地位;对"文革"的全面思考促进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总之,"文革"使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可能性变成了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5.
敖翔 《前沿》2008,(11):120-123
“和谐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和谐人”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管理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个体自律和社会他律是实现“和谐人”效益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6.
政治传播的研究对象就是政治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而与政治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密切相关的问题就构成了政治传播的研究领域.概括而言,当代政治传播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政治修辞、政治语言、政治宣传、态度变迁与传播效果研究、媒介与政府的关系、政治传播的技术变迁、政治传播与政治发展等.  相似文献   
167.
胡明生  徐小辉 《求实》2012,(Z1):68-69
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关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大力加强廉政建设,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坚定立场。当前,我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虽已取得明显成效,呈现出系统治理、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但由于世情、国情  相似文献   
168.
何思红 《求实》2012,(Z1):9-11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阶段、不同场合、针对不同问题有许多重要提法。诸如"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人的内在本质的充分发展"(《经济学手稿》),"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资本论》),"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德意志  相似文献   
169.
170.
"逆城市化"现象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城市功能自我优化、减轻空间压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冲动。这一现象折射了传统城市化发展道路的诸多弊端,借助"逆城市化"分解城市功能和分流城市人口的趋势发展村镇,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乡村彼此之间产业呼应、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的"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这正是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