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3篇
  免费   163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4231篇
中国共产党   74篇
中国政治   284篇
政治理论   87篇
综合类   80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370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31.
张新宝  张小义 《法商研究》2004,21(2):96-106
股票窃用交易是加害人窃用权利人的股东账号、交易密码进行股票买卖操作侵害权利人合法权益的证券不当行为。证券营业部、与受害人有特定关系或者没有特定关系的第三人均可能实施此类加害行为 ,而且交易的无纸化操作和市场价格波动使得对此类侵权行为的认定变得十分复杂。加害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的过错责任 ,在确定赔偿责任时需要考虑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并以民法公平原则衡量相关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932.
论挪用公款罪主体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志祥 《法商研究》2004,21(2):82-88
现行《刑法》第 1 85条所规定的挪用公款罪的主体———“国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应理解为国有金融机构从事公务的人员。对于单位挪用公款的行为 ,不能以挪用公款罪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刑法未将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资产的人员规定为挪用公款罪的主体 ,这是立法上的疏漏。  相似文献   
933.
制宪权是宪法制定和运行的前提 ,但传统制宪权理论并未准确揭示其权力属性、内涵和外延。根据制宪权的性质可以判定 :制宪权形成的条件包括国家政治统一、制宪过程民主、以立宪为直接目的等 ,而且制宪权的关键在“定”而非“制”,即制宪权作为一种权力的本质内涵在于能够使宪法产生规范效力。与此相适应 ,制宪权主体构成在体制上可分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 ,在具体形态上则更为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934.
罗尔斯在《两种规则概念》一文中 ,提出了一种规则功利主义的混合理论 ,他首先对惩罚的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区分 ,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两个层面对惩罚进行证明 ,认为惩罚的制度层面可以用功利主义进行证明 ,实践层面可以用报应主义进行证明。但是 ,由于规则功利主义自身的缺陷 ,以及罗尔斯对传统报应主义、功利主义认识的局限 ,这种调和的努力被证明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935.
《中美限制进口中国文物谅解备忘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止文物被盗和非法贩运需要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根据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公约》,中美两国于2009年1月14日签署了《中美限制进口中国文物谅解备忘录》,美国政府将对列入"指定清单"的中国文物实施进口限制。该备忘录的签署和实施对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推进了中国文物管理体制的改革,而且推动中国加大打击文物犯罪力度,并加快国际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936.
人格权与民法典——人格权的概念和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民法典》中的人格权制度出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本文作者介绍了《法国民法典》中现有的人格权家族,并构建了理想的人格权框架。作者认为,人格权是一项民事权利而不是一项基本权利,是一项法律赋予人的权利,而不是法律规定的制度。  相似文献   
937.
王灏 《河北法学》2011,29(7):181-187
在澳大利亚,侵权行为首先被认定为民事过错,进而与刑事过错区别开来。对侵害行为人的处理程序的不同是其划分的主要依据。对澳大利亚侵权行为法的主要作用,侵权行为法与刑法、合同法、赔偿法的关系,侵权行为法责任标准原则,侵权行为法的法律渊源以及发展现状等作了全面阐释。  相似文献   
938.
致害人不明数人环境侵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环境侵害行为中的全部或者部分导致了一个完整不可分的损害,但无法查明实际致害人的侵权行为形态。就其责任承担和分担而言,司法实践中,若案件中数环境危害行为人间存在意思联络、共同过失或者故意与过失结合的情形,则应将之定性为共同侵权行为。反之,则可应用"无过错联系之数人环境侵权行为划分理论",即可再根据其中"单个行为是否均能够造成环境侵权损害"和"最终所表现的同一不可分的环境侵权损害是否能够由导致损害的某单个行为独自造成"两个因素,将涉案行为分为四类,其中环境聚合危害行为应定性为多数人无过错联系但承担连带责任的分别侵权行为;环境加算危害行为和环境叠加危害行为应定性为多数人无过错联系承担按份责任的分别侵权行为;环境择一危害行为则应推定为共同危险行为。进而分别适用《侵权责任法》相关责任条款。  相似文献   
939.
<正>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人们惊讶地发现:辩诉交易,这一具有强烈"美国"符号的制度,不知从何时起,已经"暗度陈仓",悄然在欧洲大陆和一些拉美国家开枝散叶。〔1〕这一"意外事件"引起了比较法学家们浓厚的兴趣,原因很简单:辩诉交易在欧洲大陆算是一块"飞来石",其独特的孕育环境在欧洲大陆传统中并不存在。不明白英美对抗制所造就的独特环境,也就无法理解欧洲大陆引入辩诉交易所面临  相似文献   
940.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重要分类。本文选取苏绣为模型,分析其所遭遇的知识产权困境和解困思路,并将这一对策运用于整个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某种建议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