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30篇
中国共产党   141篇
中国政治   74篇
政治理论   79篇
综合类   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1.
网络政治参与的局限及其治理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政治参与的迅速崛起,一方面促进了网民自身政治技能与意识的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行为的优化。但这些网络参与活动并不完全具有正向价值,在其发展中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有的甚至蕴涵着相当大的社会稳定风险。这就要求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部分,采取合适的治理策略,秉持网络开放、多边参与、上下互动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2.
问责制在农村治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是我国当前一项基本群众自治方式,它的推行对于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力,实行基层民主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将问责制运用到村民自治的实践过程中,有效地监督和约束村民委员会及其委员的行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3.
胡建 《理论学刊》2007,2(11):43-47
被我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界历来推重的"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虽然在探索既定历史的客观本质方面具有不容否定的功能,但对于历史的主体选择及其引发的多种可能性却有所忽略,因而在还原历史全貌———据此对历史进行再解喻——以回答今天的实践问题方面,存在历史解读中的局限。为此,我们应根据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全面理解以及历史与历史文本的真实存在样态,择用历史的"现实性"与"可能性"双重解读的方法,以补正"逻辑与历史相一致"方法的缺憾。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4.
一、职位分类 人事分类是人事管理的基础,有效的人事管理离不开科学的人事分类。目前世界上通行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两种人事分类制度。品位分类是对公务员按其学历、资历和地位进行分类,职位分类则是对职位按其工作的性质、工作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详尽规定每一职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此作为对公务员考试录用、考核晋升、培训提高以及确定工资待遇的依据。两种分类制度各有千秋,必须相互取长补短。我国实行的是兼有二者优点、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位分类制度。其主要内容有:  相似文献   
115.
当前我国理论界把政企分开作为重建政企关系的契入点,把政资分开、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作为政企分开的突破口,这是切中要害的.但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我们对政企分开问题研究较多,对新经济体制下的政企关系却缺乏探讨.但是,政企分开不是重建政企关系的唯一契入点,更不是我们的全部任务和最终目标,新型政企关系的建构还要涉及到远为广泛和深刻的内容.不处理好政企关系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政府与企业也难于真正分开.政企分开是就政府与国有企业而言的.政企分开的目的也不是要切断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各种关系,而是要变政企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为伙伴关系,为培育新型的政企关系开辟道路.当政资分开、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后,政企分开的目标即基本实现,但政企关系的发展才刚刚进入一个新阶段,且永远不会完结.非国有企业虽然不存在政企分开问题,但同样要与政府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西方许多搞市场经济的国家,他们没有政企不分的问题,但政企关系依然七彩纷呈,并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之中.这是因为,在任何一种经济体制下,政府都必须承担管理社会经济的职能,这种职能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化而呈增强的趋势.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市场、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管理必  相似文献   
116.
道德的最一般的基础和根源在于人和人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为这一关系决定 ,任何时代人们的伦理价值取向都是多元的 ,善恶始终并存于人类社会历史之中 ,社会的伦理价值导向是一元的 ,存在着一般的道德原则 ,而且这个原则一定是善而不是恶的 ;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人与人的对立统一的关系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 ,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状况不一样 ,因此 ,社会的道德状况存在差异 ,也因此道德建设是必要的 ,并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7.
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目标取向。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不仅开启了中国独立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航程,而且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由现代化革命党向现代化执政党转型的党建方向。八大对于党的执政环境的全面分析、执政党建设内容的基本规定以及国家建设方略的总体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8.
“文革”时期的社会生活及其对后现代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历史的"文革"已经远去,但作为文化的"文革"却在警示着我们.新时期以来,有关"文革"的批判与反思此起彼伏.今天当我们回顾历史,在现代、后现代化语境中反思"文革"时,不无惊奇地发现,"文革"思维并没有远去,其影像还依稀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某些角落.  相似文献   
119.
社会诚信受制于多种因素,尤其与政府行为相关.本文首先分析社会诚信的逻辑条件,然后分析政府的哪一类行为破坏着社会成员的诚信行为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政府行为、增强政府信用从而促进社会诚信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20.
新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54条规定: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