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2篇
各国政治   179篇
工人农民   72篇
世界政治   7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3篇
法律   1675篇
中国共产党   488篇
中国政治   1336篇
政治理论   599篇
综合类   70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329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91.
《行政论坛》2017,(2):40-46
在地方治理实践中,正式官僚与非正式官僚共生共存的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在行政发包和契约外包理论的基础上,建构一个不完全行政外包的理论框架,借以揭示地方政府治理的混合模式。这一治理模式跨越政府组织边界,融合行政发包与契约外包的要素,同时在政治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行政成本,有效地缓解治理风险与治理效果之间的张力。通过对S市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的分析,本文阐述地方政府不完全行政外包的组织运行逻辑,并就其预期与非预期后果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2.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的社会结构愈发复杂,社会利益趋于多元,基层社会越来越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与此同时,随着诸多经济、行政和社会事务下移至地方政府,城市成为了施展国家权力的主要场域。基于此,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逐渐趋于"地方化"。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试图探讨地方政府如何通过一系列非政治化、工具化、常规化的治理创新手段来回应和调适转型中的国家-社会关系。本文以A市城管综合执法为例,分析和总结了当前中国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三层逻辑:一是,基于规则和法治,构建法理型权威;二是,基于行政绩效和回应性,提高市民满意度;三是,基于道德符号和公共服务,树立地方治理的道德权威。作者认为,面对碎片化的城市社会,地方政府的治理范式和国家-社会关系都在发生转变,即逐渐从原本计划经济时期的"组织"和"动员"向当前转型时期下强调"回应"和"善治"转变。  相似文献   
193.
本文运用2014年8个制造业子行业120个大型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应用SFA方法,实证分析了专利申请和营业收入产出的技术效率,并检验了企业的管理费用比例、企业规模和市场力量、研发支出强度、技术人员比例以及资产负债率等因素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费用比例和研发支出强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专利申请产出的技术效率,企业规模扩大对专利申请产出的技术效率具有倒U型作用,而市场力量具有不显著的负向作用。管理费用比例、企业规模、技术人员比例和资产负债率对营业收入产出效率的负向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4.
本文从道义和权力转换的角度来分析医闹的成因、过程、实践和结果。"闹"作为一种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在中国社会频频上演。闹的实践遵循着一系列共享的社会文化规则。本文分析医闹中的潜规则,尤其是规则中道义和情感的因素。在医患关系中,医生在医疗实践和资源分配中占主导地位,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权威控制病人并从病人那里获取利益。然而医疗的商业化和医生的逐利行为破坏了医疗领域的道义经济,给了人们反抗的理由。闹成为病人反抗和维护权益的方式。相对弱势的病家利用自己受害者的位置和公众的支持积累道义资本,通过闹的方式暂时扭转与强势医生的权力关系。但是闹也被职业医闹绑架成为敲诈医院的工具,有时导致医疗暴力,让医生被打甚至被杀害,闹作为病家维权行为的正义性也受到质疑。这时医生变成了在危险面前无法保护自己的弱者。作为新的受害者,他们开始获得同情并积累起道义资本,最终让他们可以行动。他们上街抗议,在媒体上发表意见,推动政府打击医闹,在这个过程中重新扭转医患间的权力关系。但是医患间的权力关系离不开公共权力的影响,政府对闹的容忍或打击直接影响到医患博弈的结果。本文对当前医疗纠纷分析中过度注重经济利益的视角作出补充,通过分析医患间情感和道义的博弈,指出医患双方行动中的结构性困境,希望对未来纠纷的解决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95.
经济全球化与网络技术的变革,带来了跨国家认同的发展。跨国家认同对传统民族国家观念、国家主权观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带来冲击,挑战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根基。自民族国家产生以来,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民族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有效消解跨国家认同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应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理念的发展,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相结合,使爱国主义教育与全球意识相联系,坚持爱国主义教育与责任关系相对接。  相似文献   
196.
利益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础。在新形势下,要以利益认同为基础,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就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义利观教育,引导人们正视各种利益关系;二是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三是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以实际行动全面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精神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97.
信息社会深刻地影响着当今政府的治理活动。这种影响具有双面性,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给政府治理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为其治理活动带来挑战。市场监管作为一种传统政府治理活动,也同样面临着挑战——这种挑战表现为各市场监管法律主体间信息的不对称。为了消除信息不均衡,有必要构建信息交流法律机制,促进各监管主体间的信息交流,形成以信息交流为基础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协同共治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98.
在"三打"中,汪洋同志明确提出要把打贿和打击"保护伞"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中心工作,深挖源头,严格问责。可谓"打得狠""、打得深",大快人心,这既是社会治理之策,更是刑事法治的应有之义。事实上,从犯罪学角度看,根据犯罪发生的规律,某一时期某些特定犯罪处于"高峰期"是客观的,这是一个"动  相似文献   
199.
桂昱 《法制与社会》2012,(25):64-65
2008年,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对Egyptian Goddess诉Swisa一案进行了满席判决,判定被告不构成对原告外观设计专利的侵权。该案中,法院方对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判定提出了不同于之前先例的观点,因此,该案在美国法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本文立足于EGI案件本身进行详尽剖析,讨论该案中法官对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的标准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0.
吴迪 《法制与社会》2012,(22):34-35
由于内地与澳门法律制度的不同,澳门特区法院的司法审查权的相关问题值得去探讨.本文拟对澳门司法审查的渊源及依据作回顾和总结,探讨其影响,以期对澳门司法审查制度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