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68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8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两山”理论一方面,它破解了经济和生态互斥的局面,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平衡点;另一方面,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所探寻的人与自然关系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目前,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公共卫生事件等接踵而来,“两山”理论蕴含的方法论,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构建,有助于人类进一步理解“两山”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2.
近年来,国家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力度不断增大,作为城市低保对象的"三无"人员的财产也不断增加,但法律、行政法规及司法解释都没有对城市"三无"人员遗产处理作出专门规定,特别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撤村改居"的政策使得农村户籍变为城镇户籍,伴随而来的就是农村五保户向城市"三无"人员的转变,城市"三无"人员死亡后的遗产处理成了新的难题。为了避免出现遗产无人继承而归公的情形,在立法滞后的情况下,公证行业应首先制定相应的指导意见,同时完善立法,明确城市"三无"人员遗产的处理方式,在《继承法》进行修改时应扩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从而有效解决城市"三无"人员遗产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3.
论非典事件对我国政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非典事件对我国政治的影响.认为非典疫情虽然直接危及的是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它挑战的对象则是我国政治体系的公共管理职能、权力运行方式、社会动员和整合资源的能力等.正是在应对这种挑战的过程中,中国政治获得了相应的进步.因此,如果说非典事件对我国经济影响在结果上主要是负面的话,那么其对政治的影响在结果上则主要是正面的.其影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疫情危机直接调动了政治体系潜在的一系列制度资源如政务信息公开、责任刚性、公共管理规范化等;这些制度资源在社会常态条件下是难以显现的;二是已调动的政治资源向社会常态管理领域的拓展;三是造成疫情蔓延的政治因素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4.
“非典”防治与法治理论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但彦铮 《现代法学》2003,25(3):188-193
20 0 3年 5月 30日 ,重庆市人大法制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及西南政法大学四家单位联合主办 ,在西南政法大学召开了“‘非典’防治与法治理论研讨会”。围绕在处置公共危机的过程中 ,政府、社会、公民以及新闻媒介等的角色、职责、权利等问题 ,与会者就依法行政、信息公开、行政应急处置权、公民的合法权益的保护与救济、强制隔离措施的运用与完善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提出通过依法防治非典 ,促进科学发展 ,促进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5.
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 ,全球化时代人类灾难具有了全新的特质 ,SARS疫灾是现代灾难的一个典例。全球化时代 ,人类将向何处去 ,中国将向何处去 ?本文以全球化宏观视域扫描SARS灾难 ,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6.
词在与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对人能够产生功效。这种功效就是词的价值。词的价值具有种种不同的属性。这些属性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的表现出正价值,有的却表现出负价值和零价值。  相似文献   
107.
目前,关于社会公德建设的论述大都限于理论层面的思考,缺少坚实的实证基础,难以找到公德建设的真正基点和合理路径。然而,作为一场自然灾害的非典疫情却不折不扣地给中国人提供了一场千载难逢的社会公德实验,它既向我们指出了社会公德建设的真正基点,又指出了社会公德建设的合理路径。而且,声势浩大的全民抗非典运动.更为社会公德防线的稳固提供了直接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8.
寻求“自我”——中国法律思想史的传承与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荣根 《现代法学》2005,27(2):166-174
从中国法律思想史教材的变化来看,自法学在祖国大陆复兴以来,这一学科的成长过程可以划分为创建、探索、发展三期,虽然各期各有不同的特点,但“寻求‘自我’”是其总特征。这一总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明确研究对象;摆脱机械地以“五种社会形态”来设置篇章体例;摆脱以西方法学概念诠释中国古代法的模式;揭示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发展规律。破译法的文化遗传密码、注重实证研究、重视礼和礼制研究,是中国法律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中值得关注的趋向。  相似文献   
109.
台湾地区女性权力参与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台湾威权体制的瓦解及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传入,女性日渐成为台湾政治运作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因素。一方面,得益于政治民主化的推进及台湾民众深厚的“悲情意识”,女性参政情况得到有效改善,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进入政治生活,甚至进入政治决策核心。女性特有的政治魅力对于政治斗争的降温、政治僵局的化解起到特殊的积极作用,从而推动了台湾政治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制度、传统文化观念、大众传媒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台湾地区女性权力参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仍存在参政比例偏低、参政代价较大等不足,对女性切实发挥参政议政作用造成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110.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检察机关掀起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浪潮下,整治检察权履行中存在的司法不规范行为成为本次整治的核心要点,贪污贿赂案件指定监视居住问题也成为规范司法的范畴。2012年《刑事诉讼法》新增指定监视居住的相关规定,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然而,在实践中,监视居住“看审不分”的顽疾根深蒂固,如若不除该种顽疾,将不能保证司法文明,规范司法的理念也无从谈起。在规范司法视野下,反思指定监视居住执行的现状,分析造成看审不分、变相羁押及违法履职风险等问题的根源,以此提出赋予审判机关提前介入预审指定监视居住案件决定权、强化公安机关监视居住职责,提高侦查监督部门及刑事执行检察部门监督实效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