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57篇
  免费   484篇
  国内免费   90篇
各国政治   791篇
工人农民   1624篇
世界政治   188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60篇
法律   8441篇
中国共产党   6460篇
中国政治   10067篇
政治理论   2869篇
综合类   5736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463篇
  2022年   507篇
  2021年   558篇
  2020年   537篇
  2019年   421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324篇
  2016年   564篇
  2015年   1231篇
  2014年   3341篇
  2013年   3049篇
  2012年   3143篇
  2011年   3232篇
  2010年   3110篇
  2009年   3280篇
  2008年   3584篇
  2007年   2732篇
  2006年   2453篇
  2005年   1780篇
  2004年   1285篇
  2003年   1142篇
  2002年   1076篇
  2001年   854篇
  2000年   801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2007年1月9日,我接待了两位当事人,听了他们的简单叙说,得知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但有个问题没有达成一致,希望公证能帮他们解决久拖未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2.
刑事和解视野下不起诉制度的完善与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制度起源于西方。我国引进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司法资源。应当通过扩大检察机关相对不起诉制度的适用、建立暂缓起诉制度等完善现行不起诉制度的途径来落实和体现刑事和解制度的精神实质,并应通过强化检察官的客观、中立义务、强化公众对检察机关行使裁量不起诉权的监督等,保障不起诉职权的正确行使,最终服务于刑事和解刑事政策,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3.
法官不得以事实不清为理由拒绝对案件作出裁判。法官在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应首先适用立法规定来解决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当法无明文规定时,可根据举证的难易程度、证据的远近距离或是否有助于损害的预防与救济等价值因素,在合理范围内,根据公平原则、当事人的举证能力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自由地处理举证责任在当事人之间的配置。  相似文献   
154.
刑事诉讼视角下辩护权界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刑事诉讼中,被指控人的辩护权是一项贯穿始终的诉讼权利,主要表现为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和论证对被指控人有利的材料和理由,在实体上反驳指控,提出证明被指控人无罪、罪轻、应当减轻或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以及在程序上主张被指控人所拥有的合法的诉讼权利,防止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应有的侵犯。但是由于司法理念和制度的弊端使得我国现实层面的辩护权呈现出与应然状态的脱节与偏离,因此,立足现状,改革与完善我国的刑事辩护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5.
难民保护面临的国际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难民提供国际保护既是人道主义的要求,也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使然,然而拒不接受难民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应对这一问题的法律措施,一是修改既有难民定义,扩大国际难民法的保护范围,使得各国对那些不符合既有难民定义却处于与难民同样境地的人的援助,从纯粹基于人道主义考虑的自觉自愿行为转化为法律义务。二是强调国际人权法在难民国际保护中的应有作用。将人权原理应用到难民保护领域,通过敦促国家履行国际人权保护义务来实现对难民的保护,可以克服国际难民法的固有缺陷,并强化难民国际保护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56.
社会契约的“订立”旨在使人类摆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作为国家“存在原理”,社会契约主旨是解决个人、社会和国家之间的权利与义务问题,其终极关怀是人民的福祉——保障安全、自由、财富和尊严等。但这些可欲的价值的实现须符合一种正义的原则和道德要求:平等对待和惠及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社会合作体系中的每一个立约者。平等、互惠构成弱势群体保护的社会契约基础和道德义务,也是社会契约和社会秩序的实现条件。在这一意义上,不保护弱势群体,社会契约目的就不能达到,政府合法性就被质疑。弱势群体保护需要对社会契约进行动态完善——创新保护模式、着力后续调整、突出经济权利、建立诉讼制衡机制、高扬人本立约观。  相似文献   
157.
未成年人犯罪被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公害,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如何针对未成年人特殊的身心特点和特殊的失足原因,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方式,从根本上矫正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国际社会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上呈现出非犯罪化、非监禁化、非刑罚化的趋向。在这种社会和司法背景下,被认为能够有效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刑事和解制度开始在我国萌芽。  相似文献   
158.
田丰 《工会博览》2005,(23):56-56
本刊讯 日前,住总集团公司工会干部就开展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情况到设备物资公司、住六公司等单位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159.
发展民族文化应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使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发展民族文化与科学文化、大众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文化环境建设、文化人才培养、文化传统继承、文化借鉴和原始创新、文化大集体和小集体、文化体制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0.
荀子云:“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揭示的就是如何处理公与私的关系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通俗易懂,人人明白。一些人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明白得很,可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往往是非不分、荣耻不辨了。个中原因,说到底无非是私欲作祟。诚如一位人大代表所言:“我看关键是要树立大公无私的思想。私欲膨胀,必然荣耻不辨;出以公心,才能荣耻分明!”可谓一针见血,说到根子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