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94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0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87篇
法律   98篇
中国共产党   314篇
中国政治   472篇
政治理论   94篇
综合类   2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现代民族国家诞生于欧洲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其背后是民族主义的竞争逻辑,因此它亦拥有巨大的国家动员能力。近代时期,东亚三国之要务在于建成现代民族国家以抵御外侮,但唯有日本获得成功,中韩两国均遭遇重大挫折。思想观念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韩两国与日本传统公私观的不同。在思想与政治上受到中国巨大影响的朝鲜王朝,其超越狭隘民族意识的儒家"天下为公"思想使其在现代民族国家和现代国际体系的竞争逻辑面前表现出诸多不适应。但这种看似具有时代局限性的普遍主义思想,或许却能够为解决今天东亚地区的各种悬案提供一些思想资源,成为新的国际关系形态的指导精神。  相似文献   
92.
编者的话     
正本期有两篇文章重点讨论了中美二元格局下的亚洲地区秩序和构架建设。徐进认为,二元格局下中国的崛起困境难以依靠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来缓解。他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兼容中美大国战略及其对中小国家的政策,兼顾制度约束力和灵活性的东亚地区安全架构?该文构想了一个以双边为主、多边为辅的东亚安全合作"四轮"架构,对于中国周边安全战略研究具有一定启发。马荣久主要从中国崛起和美国"重返亚洲"两条线索研究亚洲地区体系,揭示了在中美权力转移进程中,地区体系对于大国之间相对权力变化、身份认同和政策选择的塑造。这一研究有助于思考如何缓解中美权  相似文献   
93.
顾静 《当代世界》2014,(3):64-66
<正>自2009年奥巴马出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政府的核心关切逐步由"反恐"转变为"重振经济"。冷战后经济增长强劲、最具活力的亚太地区上升为美国全球战略新的重心。美国的亚太战略相应出现大调整,即美国着手将其二战后构建的轮毂型(hub and spokes)亚太双边同盟体系  相似文献   
94.
两岸产业合作目前的形态与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除了两岸间密切的经贸关系外,更是由两岸共同处于的东亚生产网络所驱动的。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两岸间产业合作开始共同面对亚太区域经济整合、全球价值链重新布局的外部压力,同时由于两岸经济实力和比较优势的变迁,两岸间产业开始逐渐由互补走向竞争。当外部与内部经济环境同时发生变化时,两岸产业合作的传统模式面临挑战和选择。  相似文献   
95.
在美国主导下的TPP谈判时有发展的情况下,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呈现出两个次地区独立展开、"跨地区"与本地区经济协作竞争的迹象。东亚经济合作范围虽扩大但发展方向不明。美国借助TPP的战略化特点创造出一种广域一体化(或宏地区主义)的新模式。它试图发挥国际经济机制(如TPP)与战略或安全问题的互动功能,开辟一条美国主导的东亚经济一体化道路。美国对中国加入TPP仅口头上表示欢迎,而中国目前选择暂不加入。中国应趁TPP谈判受阻,抓住机遇,作出次优选择。  相似文献   
96.
国家发改委已在制订《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纲要》,提出了"一核六带"的区域总体布局框架.这一规划旨在打破地区封锁,形成统一市场推进区域经济科学快速持续发展.面对这一良机和区域经济的特有发展规律,湖州要实现在杭湖宁城市带中率先崛起,其必由之路是快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相似文献   
97.
东亚经济合作中的政治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随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一国国内政治经济和国际政治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更加明显。于1 997年起步的东亚经济合作,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其发展进程难以令各方满意。本文试图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着重分析影响东亚合作进程的政治制约因素和推动因素,并展望其前景。一、国际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合作中的政治因素阐述在世界经济相互依存并不断融合的情况下,地区经济合作为各国政治目的服务已成为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这同时使我们关注各国内部及各国间的…  相似文献   
98.
进入21世纪以来,东盟与中日韩之间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和"10+3"东亚领导人会议机制的建立,使东亚区域合作制度建设得到了积极推动。然而迄今为止,涵盖整个东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建设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东亚合作模式只能在基本遵循东盟方式的基础上有所超越与创新,即坚持"10+3"机制这个主渠道与平等协商、循序渐进的东盟原则,同时发挥中日韩等大国的核心协调作用。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协调好与东亚共同体关系密切的区域外政治经济大国的关系,保持东亚共同体的开放性。这应是实现东亚整体崛起与提升东亚国际地位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99.
刘兆国  庞德良 《东北亚论坛》2022,(5):95-110+128
近年来,美国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对华实施“脱钩+遏制”政策,短期内会增加双边贸易成本,长远看将会引发全球价值链重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进一步冲击了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全球化已经出现“回头浪”。中国推动深化东亚价值链互利共赢合作,对于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确保价值链“不断链”,具有现实的急迫性。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东亚地区中间品、零部件重要来源地和吸收地,为东亚经济体提供了广阔的中间品与最终消费品市场,并成为发达国家价值环流与东亚价值链环流的价值枢纽。为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需要强化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提升价值链引领能力,坚持对外开放,继续融入全球价值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深化全球治理体制合作,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动、产能开发等推动东亚价值链合作,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00.
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洲"政策并未从本质上改变美国的东亚战略,改变的只是政策手段,这些政策手段对东亚的多边和双边合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多边合作方面,美国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加入东亚峰会的行动,实际上解构了东亚合作进程,大幅降低了东亚合作的前进动力;在双边合作方面,美国充分利用东亚安全关系中的裂痕,加强与东亚盟国和合作伙伴的军事关系。这些策略有效地实现了美国的政策目标,即防止东亚一体化深入发展,限制东亚大国的地区影响力,维持美国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