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2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54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26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82篇
中国政治   86篇
政治理论   42篇
综合类   4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东亚合作与合作机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亚军 《国际政治研究》2002,(1):139-141,118
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北京大学、日本大学和庆熙大学(韩国)三校“东亚合作与合作机制”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0月18—19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与会期间,来自三校的有关专家学者就“东亚合作机制”、“东北亚合作”和“东亚经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2.
翟凌晨  江晓峰 《传承》2006,16(11):20-21,24
冷战开始后,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调整了其东北亚政策。对新中国由观察和接触转为敌对和遏制,而随着台湾战略地位的上升,美国加强了对台湾的扶持;同时,作为美国东北亚政策的重要一环,其对日政策也由“打击和限制”转为“控制和利用”。东北亚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日台条约”就是这一变化的重要产物。  相似文献   
123.
2002年是“9·11”事件后国际形势急速变化的一年,也是我国周边国际环境继续好转的一年,是自建国以来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最好的时期之一。我国政府坚持睦邻友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与周边国家双边和多边友好关系迅速发展;我国加强了与本地区的区域性经济和政治安全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尽管我国周边的个别地区有恐怖主义组织在肆虐,一些地区出现了紧张局势,区域性经济合作进展仍有限,但总的来说,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4.
沐泽 《台声》2008,(5):65-70
台湾是一多山的海岛,全岛绝对高度高于1000米的土地面积占32%,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超过20座。然而当人们说到台湾的高山时,总是不约而同想到阿里山。其实在台湾中部还有很多崇山峻岭,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素有台湾第一高山及东北亚第一高峰美誉的玉山。 北起三貂角,南接屏东平原的玉山山脉绵延300多公里,横跨南投、嘉义、花莲及高雄四县,总面积约达10.5万公顷。玉山主峰海拔达3952米,山顶常年积雪,更显现其山脉山势巍峨之美。玉山之美,美在山势挺拔,尤其是主峰颇有王者之尊。站在山巅,但见群山如丘,河溪如带。远望太平洋,回首台湾海峡,只觉天地相接,浩气无穷。玉山之美,美在常年积雪,远望如玉。玉山之美,美在云瀑、日出、林涛。玉山之美,美在峭壁、断崖、峡谷。玉山之美。美在奇葩异卉。登玉山而小天下,是许多台湾人的愿望,随着两岸交往的日益频繁,或许不久后,身在大陆的我们也能一览玉山之美。  相似文献   
125.
王茜 《台声》2006,(1):49-49
中国首座外海跨海大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东海大桥于2005年12月全线通车。近日,上海市台联组织理事参观全长32.5公里的东海大桥,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上海为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而精心打造的精品工程。上海市台联副会长张企龙、名誉会长梁泰平、顾问李韶东、黄莘参加了本次活动。上海市政养护管理有限公司东海大桥分公司总经理苏志成首先为大家介绍了东海大桥的概况、标段的划分、大桥工程建设的几个节点等工程相关情况。苏经理说,东海大桥位于杭州湾口东北部,舟山群岛西侧。东海大桥起始于上海浦东南汇区的芦潮港,跨越…  相似文献   
126.
2007年以来朝核问题出现了新动向,带来了值得各方重视和认真考虑的新问题。朝鲜进行核试爆后,尤其是美国实行对朝妥协政策后,六方会谈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挑战,存在着被淡化与边缘化的危险。六方会谈并不因朝鲜进行核试爆而减弱其历史作用,它不仅在朝核问题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下都有其必要与合理的功能,具有不可取代性,而且已经为东北亚危机处理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启示和经验,为日后构建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7.
郭锐 《理论导刊》2006,(11):115-117
东北亚正处于国际秩序再造的重要转型期,其独特的安全环境与安全结构,加之复杂的历史因素与意识形态,造成了这一地区巨大的安全压力.疏解东北亚安全压力的最佳方案是,规避狭隘的国家民族主义,倡导多边性质的区域主义,促成东北亚安全合作,建立东北亚安全新秩序.为此,必须坚持平等互利、互信协商、互相尊重和共同发展、循序渐进、开放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8.
从来没有一个小国,像朝鲜这样牵动着那么多人的心。作为一个人口仅为2400多万、国土面积为12万多平方公里、政治封闭、外交孤立、经济落后的国家,其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离世却牵动了世界视线。自2011年12月19日金正日去世的消息公布后,美元对16种主要货币汇率走强,风险资产价格全线下跌,  相似文献   
129.
正长期以来,蒙古国一直较为重视并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一直是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和大图们倡议合作机制积极参与者。东北亚次区域跨境经济合作需要蒙古国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我国积极推动的多条欧亚路桥通道均需通过蒙古国,因此我国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也必须充分考虑蒙古国的相关战略与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130.
如果说霸权国的核心利益就是护持其体系中霸权地位,那么,如果诱发一场针对挑战国的冲突能够更好地维护其国家的根本利益,霸权国可能会选择支持并乐见其依附者对潜在的挑战国发难。日本改变几十年来同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政策默契的根本原因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诱导。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并表明"是时候朝建设新国家迈出一步",这明显可能激化中日现有矛盾并引发东北亚各相关国家的不安,同时也表明日本的行为可能导致美国对美日同盟的失控,对此美国以"失望"一词表明其不会在战略上被日本绑架。可见,当前以美日同盟为核心的东北亚轮辐体系并非是确保该地区和平与安定的压舱石,可能正好与其宣传的结论相反,其更有可能是在某些条件下促使未来10年内中日之间外交僵化、在夹缝中艰难博弈的催化剂。中国若想改变在未来10年内的中日争端中的被动局面或至少避免美国对日本行为的无限度支持,就必须从提升自身战略力量或依靠结盟来增加制衡性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