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0篇
外交国际关系   77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78篇
中国政治   94篇
政治理论   48篇
综合类   4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从权力的“三张面孔”看美国的地位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不是简单的实力,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因而考察美国权力地位走势,必须将其置于具体的世界政治关系当中。当前,美国权力的第一张面孔(赢得冲突)的经济基础相对于新兴大国正在缓慢衰落;美国权力的第二张面孔(限制选择)面临挑战,奥巴马政府正试图稳定甚至扩大这方面权力;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权力的第三张面孔即塑造常态仍将被美欧国家所垄断。  相似文献   
452.
"中国模式"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为了避免陷入术语之争的陷阱,有必要对"中国模式"一词进行逻辑分析,借以廓清理论探讨的界限。从哲学角度考量,"中国模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本体论的"中国模式";第二层次是认识论的"中国模式";第三层次是价值论的"中国模式"。三者都可以通过其先行概念——"中国崛起"予以界定。相应地,研究"中国模式"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确证本体论的"中国模式"客观存在;第二阶段,为认识论的"中国模式"正名;第三阶段,阐发价值论的"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从本体论来看,作为一个事实,"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从认识论来看,建构"中国模式"就是要搭建中国崛起的解释学框架,提出与自身综合国力相符的中国思想,可以将其理解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价值论来看,"中国模式"为苦于发展滞后的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思索的源泉,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新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453.
调查说明重大事件是对民族智慧的严峻考验。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经历了多次"大考":从2008年初的南方雨雪冰冻自然灾害到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从"5·12"汶川大地震到北京奥运火炬海外传递受阻;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相似文献   
454.
自冷战结束以来,东亚地区秩序一直处于转型之中。从域内大国权力分配格局、不同层次制度安排形式及地区认同意识等构成地区秩序的三个要素来考察,美国在东亚地区仍处于政治安全领域的主导地位,但在经济和地区认同方面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权力状况呈现出一种"不完全霸权"的态势。未来新型的东亚地区秩序将在美国的"不完全霸权"、中国的崛起及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等因素相互博弈的进程中以和平方式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455.
作为影响中国和平发展外部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是一种长 期战略考虑,是一种涉及安全、政治和经济等所有领域的结构性转型,美国要致力于重建亚太地区 的领导地位,并主导地区秩序的规划和构建。不同于将亚太地区截然划分为两大阵营的冷战战略, 美国亚太战略调整所采取的措施是两面下注和两面套利,一方面把中国确定为战略“假想敌”,挑 动中国和亚太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为美国介入该地区提供战略机遇;另一方面也尝试积极推进 中美合作伙伴关系,防止亚太地区陷入冷战对抗的泥淖。中美两大战略资源系统如何协调彼此关 系,成为决定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秩序的关键因素。从全球化时代和亚太地区一体化的现实出发, 构建中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合作竞争、聚同化异的新型大国关系,开展中美战略协调和预防性 合作,将是化解这一危险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