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篇
  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59篇
世界政治   8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4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110篇
中国政治   185篇
政治理论   42篇
综合类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陈文鑫 《党建》2014,(3):62-64
○多边关系中,中美俄是影响最大的三角,此外还有中美日、中日韩、中俄日、中美欧、中美印、中美东盟等多组小三角。○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应该从亚太开始,让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成为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推进器。○要用好中国智慧,加强顶层设计,紧跟美国,握住俄罗斯,稳住东盟,拉住欧盟,拉上日本,妥善运筹好多组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182.
近几年,中日钓鱼岛争端迅速升温,成为影响东亚地区安全的重要议题。中日两国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战略动员,以图在钓鱼岛争端中占据优势。中国的战略动员受日本施加的外部压力、中国国内民众的压力和积极有为的领导人三个因素的共同推动,这一过程包括两个作用机制:第一个机制是日本施加的国际压力直接影响到中国的领导人,迫使其进行战略动员,进而调整在钓鱼岛争端上的战略;第二个机制是日本施加的国际压力引起中国国内民众的反弹,迫使中国领导人进行战略动员。中国领导人在进行战略动员时,主要借助大众动员、资源汲取与投送、制度整合这三种手段。  相似文献   
183.
雷墨 《南风窗》2013,(19):22-24
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的第三次外交出访,范围涵盖大国、周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中国新一届政府全方位外交布局又一关键环节。在G20峰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利益融合是世界经济平衡增长的需要"。9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抵达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这是习近平此次欧亚5国访问行程的第一站,随后他到访了圣彼得堡、阿斯塔纳、塔什干比什凯克等城市。这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三次外交出访,范围涵盖大  相似文献   
184.
陈言 《南风窗》2013,(6):78-79
当安倍把领土问题看成是日本的核心利益问题的时候,没想到他的访美让美国看到了日本的弱点,有了进军日本市场的巨大机会。"首脑外交无小事。"日本外务省的官员几次这样说。从语言中能嗅出外务省要强调安倍晋三首相在2月21~23日的访美,具有相当大的"成果"。不过,除了在安倍访美回来一周后,《日本经济新闻》忽然在3月1日发了一篇赞美访美硕果累累的官样文章《日中对立,美国总统表明的真意》外,人们  相似文献   
185.
江迅 《新民周刊》2013,(1):22-22
在钓鱼岛问题非常尖锐地横亘在中日两国之间的时候,冈田充给头脑有点发热的日本人浇了一瓢凉水。日本媒体人冈田充与日本政府一位高层官员,在东京一座西餐馆用餐。那是2012年7月的一天,日本政府决定采取将钓鱼岛"国有化"措施之后。在谈及钓鱼岛问题时,那位官员说:"日本国内舆论已基本上统一到‘国有化’方针上来了,我  相似文献   
186.
刘迪 《新民周刊》2012,(36):20-20
从日本国内政治状况看,既有对华"毅然对决"的极端民族主义势力,也存在亚洲协调派的潜流。今日的中日关系,已进入一个当今世界少有的复杂时期。一方面,世界上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技术交流、人员往来;同时,两国之间国民互信、政治互信却日益丧失。今年4月以来石原慎太郎在美国宣布"购买"钓鱼岛后,中日两国关系更加对立...  相似文献   
187.
许以民  王艳华 《世纪桥》2013,(14):73-74
中日复交前,两国政治关系总体处于冰冷状态,其成因主要在于:两国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美国对战后日本对华外交的制约;战后长期执掌日本政权的右翼保守政客的破坏;中国“文革”时期的“左”倾思想对我国对日外交工作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8.
2012年安倍晋三政府上台以来,日本政治思潮急剧右转,政治右倾化加剧。日本领导人公开否定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参拜靖国神社,企图修改和平宪法,积极实施价值观外交,大力增强军事力量。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历史根源在于战后民主改革的不彻底性和美国的扶植,现实背景则是美国正在实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日本政府如果不采取措施解决,中日关系的矛盾将加深,东亚一体化进程将遭受挫折。  相似文献   
189.
当今时代是多元的时代,在全球化、地域化语境下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文学交流,是达到互相加深理解的重要一环。在这之中,中日之间的文化、文学交流又占有非常重要与独特的地位。在我国,对于日本文学作品、文学理论的译介研究  相似文献   
190.
《党政论坛》2013,(14):16-16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两大重要力量,两国之间的关系影响广远。日本职业外交官、曾担任驻华公使的片山和之在学术刊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a Studies》上撰文,从外交操作者的角度提出了发展两国关系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