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篇
  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59篇
世界政治   8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4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110篇
中国政治   185篇
政治理论   42篇
综合类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21世纪日本外交的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世纪后期以来,日本经历了四次外交抉择,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待欧美和亚洲,曾采纳"脱亚入欧"、"脱亚入美"、"入美入亚"、"挟美制亚"等理念,实现军事崛起和经济崛起,并开始走向新的政治崛起。如今,日本正面临第五次外交抉择。如何为21世纪的对美、对亚外交定位,特别是如何为对美、对华外交定位,是日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32.
日本新保守主义是当代日本政坛的主流政治思潮,是一种带有民族主义和大国主义性质的保守主义思潮。新保守主义在推动中日关系的合作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又不断制造麻烦,阻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必须辩证地认识日本的新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233.
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近两年来,中日双方共同努力,不断推进战略互惠关系,使两国关系沿着和平友好条约确定的宗旨,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随着近期日本政局出现的新变化,人们再次关注中日关系所受的影响。中日两国双方需要不断增进政治共识与互信,更加全力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34.
王少普 《亚太论坛》2000,(4):7-11,6
冷战后,原有国际秩序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世界上关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要求日益强烈,可以说国际秩序进入了又一个重要的变动时期。这种情况必然对中日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使中日关系带上当今时代的烙印。本文对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35.
张剑荆 《党政论坛》2012,(22):28-28
虽然中日两国在钓鱼岛海域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并不能完全排除,但从趋势看,此轮危机的高潮阶段可能已经过去了。如果日本政府及右翼势力不再发起新的挑衅,钓鱼岛海域短期内将逐渐恢复平静。但是,更深入的分析显示,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变。  相似文献   
236.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周边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从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不断到日本在钓鱼岛问题的咄咄逼人态势,再到印度不断在中印边界挑起事端,所有的这些都给中国的国家安全带来现实的挑战。特别是自从日本一些不负责任的政客围绕着钓鱼岛争端制造出“购岛”闹剧以来,中日关系出现了严重的倒退,使得近年来本就经历严重波折的中目关系显得更加脆弱,  相似文献   
237.
1894年甲午战败,不仅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进而确认了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对"体—用"关系认知指导思想的破产,也对战后东亚乃至整个世界格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延续至今。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史鉴的功能也正在于此。习主席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认真反思甲午战争爆发及战败之原因,对理解这一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意义尤殊。本栏约请相关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就甲午战争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与共鸣。  相似文献   
238.
徐焰 《同舟共进》2012,(10):4-6
"两千年交往"、"半世纪仇怨",这两句话曾是中国人与"一衣带水"的东瀛邻国关系的概括。处理同日本的关系,在中国对外政策中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国人——特别是不大熟悉复杂国际关系的人——看待中日关系,容易出现情绪化倾向,而现代化社会对思维的要求恰恰是理性化。在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下,如何以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为标准处理好对日关系,真是需要大手笔、大智慧。  相似文献   
239.
樊振 《前进论坛》2015,(3):53-54
<正>1951年,时任农工党中央主席章伯钧在谈"农工民主党历史情况"时说:"1932年‘一·二八’抗战,与我党幕后策动关系很大。十九路军赣南大战后,调回京沪一带,蔡廷锴有英雄气概,有正义感,与黄琪翔私交甚厚,重要问题非与黄商决。蔡居沪数月,时中日关系紧张,蔡、黄认为只有奋起抗战,才能挽救国家危亡。‘一·二八’前夕,闸北紧张,蔡找黄商议对策,黄力主抗战,和内对外,换言之即抗日倒蒋(蒋不抵抗安内攘  相似文献   
240.
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保存的有关记录表明,陈立夫秘密访苏计划的破产,源于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的告密.中日苏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日本对中日、中苏关系的观察,也为解开这一历史之谜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