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刘仰 《法制博览》2010,(13):66-67
当华盛顿宣布美国独立的时候,中国清朝的乾隆皇帝正在江南游山玩水。第一个美国商人驾驶“中国女王号”来到中国,非常谦卑地用美国人参和海獭皮换取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当时中国对美国商人的“第一印象”很好,至少没有敌意,素质明显高于当时傲慢的英国商人。  相似文献   
52.
张鸣 《廉政瞭望》2013,(11):54-54
乾隆皇帝是个牛人,活了将近90岁,在位60年,退为太上皇之后,依然把持朝政,实际等于做了63年的皇帝。  相似文献   
53.
亦明 《政府法制》2013,(5):22-23
康熙读书涉猎极为广泛,曾从西洋传教上学习数学等学科。南巡途中,康熙用所学的西洋测绘方法亲白测黄河、淮河、洪泽湖的水位及地势,决定治理方法,并取得重大成效。  相似文献   
54.
彭永强 《政府法制》2010,(20):33-33
纪晓岚是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大才子,他不仅在诗文歌赋方面都有高深造诣,而且为人通达幽默,做官清廉正直,一心为民,他跟贪官污吏斗智斗勇的故事广为流传,与乾隆皇帝诗文唱和的典故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55.
《支部生活(山东)》2006,(7):F0002-F0002
接庄镇因接驾乾隆皇帝而得名,称为接驾庄,后更名为接庄。它位于济宁市东城区中心地带,国家重点工程年产900万吨的济二煤矿坐落其间,全镇土地面积66.7平方公里,人口5.2万,2005年财政收入1598万元。  相似文献   
56.
晓沙 《台声》2009,(7):67-77
北京故宫养心殿的西暖阁.有一间6平方米的小书斋.这里是乾隆皇帝赏玩书画的私人空间。200多年前,乾隆常常独自坐在小暖阁里.静静地欣赏着三件稀世书法珍品。它们是东晋王氏家族书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羲之侄子王殉的《伯远帖》。乾隆认为.这是整个大清汪洋般的宫廷书画收藏中.最精致的三件珍品.也是他最珍爱的法书.为此特意将这间小书斋改名为“三希堂”。  相似文献   
57.
情牵嘉峪关     
罗城(又称外城),在瓮城之外,呈凸字形。在西瓮城外的叫西罗城,高10.5米,西南北三面长191.3米,用砖包砌而成。西罗城门洞上方嵌有乾隆皇帝题写的“嘉峪关”三个字。门洞上面建有与光化楼、柔远楼等高的嘉峪关楼,三楼一字排开,遥相呼应,巍巍壮观。在东瓮城外的东罗城,用黄土夯筑而成,东、南、北三面长1250米,高3.8米。  相似文献   
58.
刘晓莺 《前进》2015,(3):61-62
谈到中华茶文化,有许多名言佳句耳熟能详:"淡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吟来朗朗上口。也有诸多的逸闻趣事令人心驰神怡:据说平生嗜茶的乾隆皇帝在85岁让位于嘉庆时,一老臣惋惜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听后笑曰:"君不可一日无茶"。还有一则说的是清代大书画家郑板桥:一天,郑板桥来到一个寺院,方丈看他衣着俭朴,以为是一般俗客,就冷淡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  相似文献   
59.
曹树蓬 《各界》2011,(8):57-59
王鼎(1768—1842年),字定九,号省压、省居士,又号威实。陕西蒲城县城人。王鼎少年时家境贫寒,勤奋好学,十九岁补诸生,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中举。嘉庆元年(1796年)登进士,选庶吉士,参加乾隆皇帝实录的编纂。旋授编修,至嘉庆十八年(1813年)“凡十迁至内阁学士”,  相似文献   
60.
“万岁”考     
万物有生死,人不可能长生不老,正如曹孟德所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中国历代帝王,活到100岁的,不但一个没有,就是90岁也成了从未能跨越的铁门槛。乾隆皇帝弘历,一生好自大,他自鸣得意的一项资本,就是长寿,但也不过活到89岁。殷墟发掘出来的龟壳,堪称信史。但现存的大量甲骨文中,皆无万岁,亦无万寿无疆的记载。在西周时,万岁其实是一种对宾客的普通祝福语,可能是当时人们口头上的家常便饭。人们在举行欢庆的仪式后,举杯痛饮,发出兴高采烈的欢呼,相当于俄语的乌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