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篇
  免费   19篇
各国政治   38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篇
法律   61篇
中国共产党   177篇
中国政治   191篇
政治理论   134篇
综合类   350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周建国 《理论导刊》2005,26(11):30-3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上的差异直接体现于语言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愈益重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从培养跨文化意识抓起,重视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采用新型的交际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12.
本文论述外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文化导入的原则,探讨了如何从不同层面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将语言能力转换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完成交际任务。  相似文献   
913.
全球化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冲破了天然国界,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强势经济体正在对国际市场重新整合,而其特点是对具有多种语言文化背景的人力资本的争夺。经济强国已经利用经济优势建立了保障人才资源网络,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国际市场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来自海外市场的利润。日趋融合的全球化经济要求我国拥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人力资本,以确保国内市场份额,开拓海外市场,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14.
孙相凝 《学理论》2010,(7):121-121
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往来和沟通的双方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这种交流已不再是简单的商务往来,而经常涉及到文化与文化的碰撞,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语用失误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文化冲突的事例也屡见不鲜,经常造成错失商机。因此,了解中西不同文化的语用知识差异对减少误解、促进商务交际的正常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进而有利于成功地进行国际商务活动。  相似文献   
915.
李晓红  吴晓创 《求索》2005,(5):70-72
跨文化交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信息的偏差而产生交际障碍,对深层文化结构的差异缺乏感知是产生障碍的根本原因。霍夫斯德所创立的基于5种文化维度的文化分析模式能够帮助提高文化感知,消除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916.
917.
翻译研究中一直以译者角色和翻译标准为重点, 很少涉及读者的角色。翻译的本质 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由此决定了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分析交际中 读者角色和译者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 以及读者与翻译标准的关系, 提出了对目标读者的几种分类 办法。  相似文献   
918.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中西文化间的冲突,这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和重视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差异,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知己知彼,顺利交流。  相似文献   
919.
将数字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以表情达意,在当今的一些交际场合尤其是网络交际中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这种由纯粹数字组成的句子,主要通过阿拉伯数字的语音摹拟客观事物的声响或某些词语、句子的语音,或者利用数字的社会、文化含义,从而表达概念、形成判断。其别具一格的语体风格和音义结构方式增强了现代汉语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920.
苏蒙 《德国研究》2006,21(4):70-74
本文采用Kuhn和McPartland的个人态度测定造句法,要求德语专业本科生分别用中国人和中国、德国人和德国以及美国人和美国作主语分别写出三组句子来,然后,应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将各组句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十个名词和形容词从句子中分离出来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样本具备了基本的跨文化意识,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刻板印象。样本对中国人和中国、德国人和德国的印象比对美国人和美国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