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30篇
中国共产党   126篇
中国政治   159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13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询问证人,是纪检监察机关查明案情、揭露和证实违纪违法行为的重要调查方法。如何在询问证人的过程中,克服和解决证人的不良作证心理,取得真实、清晰、客观的证人证言?这是每一个办案人员在调查、办案中随时都会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2.
83.
论国际私法中的特征性履行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征性履行理论是近二、三十年产生于东欧国家的一种法律选择方法,它是为克服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模糊性给法官带来较大自由裁量权所造成的法律适用的不稳定性与不可预见性等缺陷而诞生的一种理论。在各国的立法中,该理论表现为三种具体的模式,即纯粹的特征性履行模式、准特征性履行模式和混合的特征性履行模式。  相似文献   
84.
邓小平资本主义观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全面考量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产生形成的.  相似文献   
85.
朱健国 《唯实》2002,(8):164-168
以我的一孔之见,自20世纪20年代产生中国现代杂文以来,按杂文直接影响(不以年龄划分)的时段而论,中国现代杂文大约有六个阶段——若将中国现代杂文发展史比做一条铁路线或一列火车,它至今已经过了六个历史车站,先后有六批人登上了中国现代杂文列车,可简称为“六站杂文家”。  相似文献   
86.
“下层统一战线”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政策口号。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口号的由来及演变却所知甚少。本文主要依据历史文献,对“下层统一战线”的产生、演变的过程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作用作一简要的分析。“下层统一战线”原是共产国际的一个策略思想,  相似文献   
87.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社会的变革、科技的发展、思维的活跃和观念的更新都会在词汇中迅速反映出来.本文通过对英语新词汇产生的八大背景因素进行分析,反映出词汇就像一面镜子,无不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88.
创新链是一种功能链接结构模式,其通过链内各个节点之间的相互协作和相互影响,实现创新系统的优化和创新产品的经济化.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和内部特点制约,创新链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影响运行效率的知识产权风险.从创新链的定义和结构模式出发,归纳分析出其知识产权风险的产生机理(包括产生根源和表现形式),知识产权风险的传导模式(包括链式和网络式等几种模式)及其各自特征.  相似文献   
89.
王钰 《清华法学》2012,8(1):78-94
客观处罚条件自产生以来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本文研究了客观处罚条件的产生历史(1872年至1920年),通过对在学术界普遍接受客观处罚条件概念之前的学术观点的研究,发现客观处罚条件是学术界的一个发明,它是由于刑事政策的原因,又由于存在罪责原则而成为必要。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多的处罚(至少是在它被创造出的那条法律上是这样的)。它的存在是结果责任的最后一点遗留,与之类似的结果加重犯都被要求有至少过失的罪过心态,对客观处罚条件就没有理由排除责任原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90.
历史上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很多,大多数观点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将教育产生的可能条件和必要条件割裂开了。文章认为,教育起源是一个发生在人类起源之后的故事。要探明教育起源问题,就要回到人类历史发展背景中,找到教育产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结合的历史节点。基于此,文章紧紧依托于远古人类历史发展的背景,借助于人类考古学、文化人类学、解剖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从文化的产生、文化传承的需要、文化传承的需要对教育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教育源于文化传承的需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