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以分析游戏为切入点,论证了在艺术领域,解释是真理生成的基本方式。他把这一结论扩展到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认为在这些领域,真理的生成不适合采用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而应采取解释的方式,即解释者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式互动整合,从而达到视域融合。他还从解释学的角度阐释了法律解释的主要特征。现行中国法律解释存在许多问题,应借鉴伽达默尔解释学原理,进行深度改革和总体整合,使之适合法治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历程中,必须要解决理论和实际的解释学循环问题,这牵涉到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真理的必然逻辑和偶然逻辑、分析逻辑和综合逻辑、先天逻辑和后天逻辑的内在关系问题.这个问题从培根和笛卡尔到当代美国的克里普克、德国的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都从不同角度认真做了分析,只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才真正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实现了理论与实际解释学循环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李帆 《探索与争鸣》2020,(9):88-93+159
要深化历史教科书史的研究,阐释学视角与方法的引入势在必行。规范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历史课程之"章程""规则""标准",实为阐释学基本原理在历史领域的具体实践。历史教科书文本的制作过程,可谓阐释学理论与方法的集中体现,前理解、视域融合、效果历史等都蕴含在其中,公共阐释论和阐释学中的"教化"概念,则为历史教科书社会效用的研究,打开了一扇重要的窗户。考察清季以降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历史,若应用阐释学理论及方法,会有诸多予人启示的发现,并能极大扩展研究者的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14.
白雪 《理论月刊》2007,(9):53-55
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提出并确立了艺术真理的问题。艺术真理存在于前科学的意义世界中,与人的存在同时发生,是对科学意识、科学真理的最严重挑战。艺术真理最终将人的存在推进到语言理解的意义世界,人类正是由此走向真正的和谐与幸福。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是哲学史上的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西方哲学史就是一部关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史。在施莱尔马赫与狄尔泰的方论诠释学那里存在着一种主体性的悖谬,即一方面贬抑读者的主体性以求重构作者的原意,另一方面又主张充分发挥读者的主体性以比作者更好地理解作者。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在解决上述悖谬的过程中提出了其对主体性问题的解决方案:理解的主体性寓于理解的历史性之中,理解的主体性是一种交互性的主体性,理解的主体性与客观性之间保持着一种必要的张力,由此真正解决了理解过程中主体性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宋健飞 《德国研究》2001,16(1):58-63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现今已是百岁老人.其创建和发展的哲学解释学在欧美社科学界影响颇大,并已引起中国学界的重视.本文着重介绍伽达默尔的人生经历和学术生涯,并试对其重要著作的产生和基本学术思想的形成以及所代表的观点和普遍意义进行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陈昱昊 《传承》2014,(5):148-149
伽达默尔的"游戏说"与康德的"游戏说"颇有渊源,但以实质内容论,其独创内容多于继承部分。"游戏说"是伽达默尔诠释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确立了"游戏"在游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西方源远流长的主观论美学彻底颠覆。  相似文献   
18.
哲学诠释学美学的元问题来自于它的哲学取向,而它的哲学取向是在现象学运动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基础上形成的。传统构成了此在的世界,这一构成同样构成了此在的有限性,而对自我有限性的理解是诠释学循环的基础。美就是站立在世界之中的经验,也是此在同自身存在和谐的经验,艺术经验构成了美的基础。艺术的本质、此在遭遇艺术作品的方式、艺术作品吸引此在的力量,构成了哲学诠释学美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伽达默尔继承了古希腊的实践哲学传统,进一步阐明和拓展了哲学诠释学中的实践哲学维度,倡导实践理性,但是他在生产、技术和实践之间的区分方面,割裂了物质利益与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忽视了物质生产活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马克思把亚里士多德的劳动和实践结合起来,探究了物质利益关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了对传统实践哲学的综合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为弥补哲学诠释学实践观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0,(5)
成中英先生是中国第三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其本体诠释学以中国的传统哲学中的本体和经传为基础,借鉴和吸收西方的学术理论发展起来。而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将古典诠释学、浪漫主义解释学、精神科学与现象学、本体论融会贯通,构筑起哲学诠释学。两人均是其理论的集大成者,本体是两人理论构架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两人关于本体的理论,进行比较,寻找出其理论的异同点。这同时也代表了中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