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日茶文化都渗透了儒道释三家思想.虽然三家思想的共同点是以天人合一作为最高的境界,但三者之间并非毫无区别.中国茶文化崇尚道家的天人合一,日本茶道崇尚禅宗的天人合一.本文从中日两国茶事活动中各要素的比较出发,探讨天人合一思想在两国茶文化中的不同体现.  相似文献   
52.
作为中国哲学三大体系的儒、道、释均有丰富的和谐思想,但在内涵主张、途径方法上却迥然有别,各有特点。比较三者异同,总结各自精华及局限,探寻三者和谐共生的文化路径,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3.
周文革 《求索》2010,(7):123-125
我国早期译者虽都是接触外国文化的第一人,但其阐释并没有就近取譬,而是大都渊源有自,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取诸古典文论和传统哲学。从阐释方法、阐释标准到阐释主体性,儒、道、佛三大主流学派思想无疑给传统阐释学注入了哲学元素。  相似文献   
54.
在全球化的浪潮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中,中国文化主体性能够建构,迫切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及其价值内容作出全面的分析与扬弃。儒道互补的文化格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道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出路就是把儒道互补的传统文化落实到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建构层面,即把儒道互补的思想文化价值信仰资源与建构公民社会之公民信仰相结合。信仰的指向是文化与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儒道互补而衍生出“天道”、“和谐自然”、“公正”三个概念,是儒道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这三个理念正是中国在21世纪构建公民社会中,培塑公民信仰所必须的元级理性信仰元素。  相似文献   
55.
孙振民 《理论导刊》2006,(11):128-129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特征鲜明、贡献杰出的伟大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品格优秀的民族精神。如果把中华民族精神的生成基线描绘成一个球状结构体,其中,儒学表露于外,道统隐含于内,儒道一隐一显,和而不同,互动互补,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与民族心理的形成及发展,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6.
士大夫诗歌在教化民众、凝聚人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考察传统政治、儒道佛思想、民间文化和音乐等四方面的因素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可以从宏观上考察古代士大夫诗歌的源流变化,从而对中国古代士大夫诗歌也就有了一个框架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57.
《庄子》文本中的孔子,有时以道家形象出现,成为道家思想的代言人;有时又以儒家本来面目出现,借以作批判儒家思想的反面教材。对孔子的正面借用与反面借用,虽属于道家“非儒”的伎俩,却从思想史意义上真实反映了儒道思想之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8.
中国哲学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为核心的儒道互补的混合体,它与美学是统一的。孔子讲“里仁为美”“、不激不厉”、“中和”为美;孟子讲“充实之谓美”、“善养吾浩然之气”,其核心思想是“仁”;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大象无形”;庄子讲“法天贵真”“、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周易》讲“穷神知化”“、天人合一”,其核心思想是“道”,孔孟强调美与真的统一,总的说,就是提倡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59.
儒家向来注重修身养性,孔子养内省之心,孟子养浩然之气,都是修身养性的楷模。修身养性的内涵是什么,与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何联系,其现代意义何在?记者就此专访辽宁大学教授涂光社。  相似文献   
60.
冯契先生三十年前要我深入地研究唐代大佛学家宗密的"本知论",并深刻地揭示出他的"知之一字,众妙之门"这一命题的奧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09年才写成《宗密的"心学"及其意义》一文。《宗密"心学"的核心及其意义》一文,是我断断续续地用了近30年的时间研究宗密所取得的一项成果。该文从四个方面对宗密"心学"的核心进行了探讨。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突出"真心"的地位,说明作为他的"心学"核心的"心",不是一般的心,而是最高层次的心,即"真心"的"自性本用"。通过研究还发现了宗密"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