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3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8篇
各国政治   79篇
工人农民   206篇
世界政治   20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2篇
法律   1520篇
中国共产党   8008篇
中国政治   7990篇
政治理论   1777篇
综合类   2196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314篇
  2022年   427篇
  2021年   619篇
  2020年   795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343篇
  2016年   494篇
  2015年   1109篇
  2014年   2504篇
  2013年   1590篇
  2012年   1549篇
  2011年   1166篇
  2010年   1014篇
  2009年   1190篇
  2008年   1655篇
  2007年   1431篇
  2006年   1694篇
  2005年   1057篇
  2004年   1038篇
  2003年   1065篇
  2002年   371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党的十六大把创建学习型社会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任务之一,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说:“在科学突飞猛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工人阶级要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就必须大力推进知识化进程,努力提高整体素质。”由此可见,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组织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投入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培养知识型职工队伍,加快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工会需要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73.
季相林 《桂海论丛》2003,19(1):63-65
确立未来社会新的发展观是面向21世纪全人类无法回避的课题。未来社会新的发展观的基本取向是 :从改造自然、技术、环境等转向改变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74.
教师的职业道德包含着教师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执着的追求,包含着教师对学生无私而博大的关爱。这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也是一位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当前,教师的知识结构和道德水准愈来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75.
新世纪头20年我国的发展总目标是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笔者认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呼唤着工会的“维权”和“民主”功能。工会需要理顺一些关系,切实发挥好两大功能,积极回应时代的呼唤。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呼唤工会的“维权”功能和谐小康社会须“全面建设”的第一要义即“全面惠及”,是与“共同富裕”的理想相一致的。但这并非意味着要回到“计划经济”、“大锅饭”时代,而是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让各地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都能得到较为明显的提高,都能达到小康或更高一点的水  相似文献   
76.
《学习时报》6月6日刊登评论员文章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紧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还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来考虑问题。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要坚持靠改革和发展来解决社会矛盾,警惕和防止往回看的思想苗头。当前,我国社会建设领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后必然产生的,解决这些矛盾,关键还要靠发展。我们不能对计划经济时代以平均主义为特点的“社会和谐”抱有缕缕思恋,  相似文献   
77.
浙江“强县扩权”夺取“百强县”三连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度、2004年度、2005年度全国百强县中浙江均占30个,稳居全国第一。浙江省县域经济全面发展,与体制不无关系。浙江省虽然在名义上实行市领导县体制,但除宁波市外,浙江省其他县(市)的财政和党政一把手却直接由省管理,是实际上的“省管县”体制。由于避免了市对县的财政截留,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非常明显。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进省直管县的试点。”近年来,海南、浙江、湖北、河南、广东、江西、河北、辽宁等省先后开始了“强县扩权”的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8.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 ,本文从这一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出发 ,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了其丰富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进而探讨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这一重要思想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盈竹 《小康》2005,(12):17-18
本期综合指数的特色是在立足客观数据的基础上,继续发挥记录民间感受的主观特色。指数体系分为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社会和谐四个大类。此前本刊报道的十大小康社会关键词分别依其性质纳入各自类别。经过系统调研,中国小康综合指数为62.1分。  相似文献   
80.
当今全球化的终极价值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因为:在全球化这个发展平台上,人的发展程度客观地得到了极大提高;全球化最终会造就生产力与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最终会冲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实现共产主义,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客观的必然发展趋势。不过,要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需要我们以积极的姿态投身于全球化浪潮中,不断地推进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