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39篇
工人农民   93篇
世界政治   18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9篇
法律   561篇
中国共产党   922篇
中国政治   1453篇
政治理论   261篇
综合类   3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430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371篇
  2008年   363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20世纪台湾近现代美术受殖民统治影响,呈现几个发展阶段。世纪之初,台湾画家主要从事中国传统绘画创作。其作品风格一般多接近明代吴门派,同时亦受清代扬州八怪的影响,笔墨较为粗放,内容为传统的绘画题材。著名的画家有洪以南、朱少敬、张纯甫、施梅樵等人。  相似文献   
972.
丹风     
这是鲁彦周先生最早的长篇小说,本刊首发连载部分章节,奉献给新世纪的读。将之放在“悠悠岁月”栏,是取既可以当小说读,也可以当史料读。一则,可以以此来研究鲁彦周先生的创作历程,二则,可以看出当年我省江南“形势”的全貌。  相似文献   
973.
成亮 《行政与法制》2000,(10):31-32
有人说,迷信这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海河县委组织部长龙志国却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他是有切身体会的。四年前,龙志国是马沟乡农业技术员。那一年县里组织农技员培训,也是领导可怜见这些“科技人才”,就组织他们游览泰山,让他们散散心,回家后更好地工作。游泰山时,一伙人爬上了山顶,见到泰山庙金碧辉煌,龙志国不由怦然心动。“一直听说泰山庙的菩萨很灵验,不知是真是假”。  相似文献   
974.
吕志勇 《法制博览》2008,(24):23-23
范进考取了功名,到×城谋了个官职。做官后,范进的应酬就多了,吃进肚的油水开始渐渐发挥威力。范进的肚子开始隆起,成了将军肚,且大有继续膨胀的趋势。范进的体重也眼看着一天天往上蹿。  相似文献   
975.
《法制博览》2011,(19):F0003-F0003
王振铭,又名铁铭,山西代县人。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及北京画院,现为中国书画创作中心理事,山西关协会员,山西工笔画协会会员,北京画院石齐工作室画家。  相似文献   
976.
毕淑敏是当代作家中的独特存在,她以忠实于内心的写作固守着自己的文学世界。她直面死亡文化记忆,挖掘死亡背后的内涵,对可怜的个体进行质疑和否定,彰显死亡背后的美好;她超越生死形式,走向存在的现代性诉求,构建了现代意义的死亡文化,对人形而上的存在进行终极追问;作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启蒙救世的民族医生情结使她始终关注当代人的精神痼疾的诊治并以自己的文学创作进行执著的救赎。她救赎的精神立场对当下文坛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977.
朱老太的死     
陈静 《时代风采》2008,(12):19-20
病房里很安静,朱老太躺在病床上,她努力地眨着千涩的老眼,脑袋里还有些迷迷糊糊,可是醒过来了。  相似文献   
978.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相似文献   
979.
田县长到国外考察时带回来个项目,举办番茄节。他看见“老外”手里拿着番茄,互相打闹,十分有趣,吸引了很多游客。  相似文献   
980.
顾苏 《世纪风采》2007,(1):26-26
提起曲信先,除了戏剧界,恐怕少有人知。不过,提起余秋雨,则几乎人所共知。曲信先是余秋雨的大学同班同学,曾一同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在《借我一生》中,曾几次提到曲信先。不过,曲信先原是中国科技大学理工科的学生,为何后来叉弃理从文、投身戏曲创作和研究了呢?这里面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