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0篇
法律   331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75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4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2004年11月9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播报了四川安县当事人邓国泉于当年5月26日在安县县城大街上“卖判决书”的事件。之后,四川和其他省份也出现了多起“卖判决书”的事件。这一现象很快引起了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也受到了审判机关的高度重视。今年3月中旬,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机关刊物《四川审判》编辑部组织省内三级法院从事研究、审判和执行的部分法官,并邀请部分律师、新闻记者在泸州专门召开“卖判决”现象研讨会,对“卖判决”这一社会现象产生的成因、性质及对策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研究。据悉,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罗书平参加了研讨会并发表了他对“卖判决”现象的见解。为此,本刊记者对罗局长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262.
佚名 《政府法制》2013,(10):40-41
拿着这份迟到的判决书,王景之老人流下眼泪。  相似文献   
263.
赵瑞希 《半月谈》2020,(3):35-36
一起可以在香港起诉和审理的案件,香港当事人却选择在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审理。随着判决书送达香港当事人手中,这起案件告一段落。“司法效率髙、成本低、境内执行力强,又能确保适用域外法,是当事人选择在前海法院起诉的主要原因。”该案件香港当事人的代理律师王焯杰说。  相似文献   
264.
上诉人(原审被告):富钧新型复合材料(太仓)有限公司。住所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沪浮璜公路88号。  相似文献   
265.
日前,山西省吕梁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3)吕行终字第2号《行政判决书》,纠正了交城县公安局作出的对上访人员杨萍、王永恒和双然才错误拘留一案。杨萍、王永恒和双然才等人于2012年8月15日和28日两次到省信访局上访,反映当地政府作出的侵犯公民权益的错误行政行为,不料却惹恼了县、镇和居委会干部,于是三级领导分别给交城县公安局发文,要求对三人严惩。交城县公安局在证据不充分、程序不合法的情况下按照领导指示,错误拘留了三名  相似文献   
266.
《江淮法治》2012,(16):54-54
编辑同志: 朋友承包的养鱼塘因为隔壁的化工厂的污水造成死亡,损失惨重。多次找到化工厂商量未果,后经过乡司法所调解,由化工厂赔偿朋友的损失,分期给付。我朋友不放心,司法所建议双方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但不知其效力如何?  相似文献   
267.
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法律文书质量的企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68.
法律修辞是司法过程中的遣词造句,不仅是一种说服手段,而且是展现真理的一种事实性力量。法律修辞的意义,从哲学角度来说,是法律的展现,具有存在论的意义;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可以降低信息成本;从政治学角度来说,具有限制权力的功效。当代中国法院判决书说理和修辞的普遍缺乏,根源在于缺乏可以对判决书进行自由讨论的公共领域,也即没有以法律修辞为中心的语言游戏。法院判决应从中国古代判词中汲取修辞艺术,降低信息成本。判决书上网就是在判决书的公共领域引入读者批判的一种对策,对于加强判决书的说理和修辞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9.
52年的救赎     
冯志刚  杨江 《新民周刊》2012,(18):50-54
"看着他们冷漠的样子,我就觉得应该让他们承担责任,教训一下,让他们知道老百姓做点事有多不容易。"今年80岁的冯家启,用漫长的52年终于等来无罪判决。  相似文献   
270.
医疗纠纷案件 ,判决执业医师钱某对溺水少年杨某之死不承担法律责任 ,某报社新闻报道却“判决”钱某致死杨某 ,一桩源于医疗纠纷的名誉侵权案件 ,钱某为何败诉 ?本文试图从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及判决书写作问题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