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8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84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投稿须知     
《法学》编辑部 《法学》2020,(4):I0001-I0001
《法学》编辑部已正式启用在线投审稿系统,向本刊惠赐稿件的唯一官方途径是登录http://faxuetougao.ecupl.edu.cn。作者投稿时,请在“作者登录”栏注册账号,并按系统提示进行投稿、查稿和改稿。编辑部收稿后依学术期刊惯例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在投稿过程中,如有问题,可电话联系021-62071924。  相似文献   
2.
《八桂侨刊》2006,(3):14-14
为进一步提高刊物的质量,保证学术公平,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批准,本刊自2006年第3期起,部份栏目试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所有惠赐本刊的纸质稿件,务请隐去作者姓名、职任、工作单位、通讯地址等个人资讯,行文亦请注意避免可能透露作者身份的词语。作者个人资讯请附另  相似文献   
3.
征稿启事     
一、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制,以文章的学术水平作为刊发与否的依据,与本刊宗旨无关的稿件不进入审稿程序。同时自2007年度第五期起已取消作者稿酬。二、投稿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本刊编辑部gjgc2008@163.com,作者务必注明姓名、职称、学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  相似文献   
4.
朱旭东 《法制博览》2023,(16):142-14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对于信息数据的传递与共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目前信息化手段的不断提升,如何能够对信息进行隐私化匿名化处理,又能保障信息流动和传递的需求,是目前无论是数字化还是法律法规方面都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田野 《财经法学》2023,(6):18-32
消费性基因检测的兴起催生了大量的个人基因信息处理活动,检测机构成为特殊的大数据公司。基因信息是一种高度敏感的个人信息,基因检测的商业化给个人基因信息的法律保护带来严峻挑战。消费性基因检测中的个人信息处理质量堪忧,检测报告的科学性和有用性不足,对此应通过完善基因信息处理的相关科学标准来解决。由于基因信息固有的极强的身份识别能力,匿名化作为基因信息处理合法基础的正当性存疑,应适度提高基因信息匿名化的认定标准,并对检测公司等信息处理者课以动态风险评估义务。针对消费者基因信息处理中的同意作用虚化问题,应实行严格的单独同意,不能将同意条款简单混杂在隐私政策或服务协议中。检测公司不能仅仅告知消费者可能与第三方共享基因信息,而应当向消费者如实告知可能通过与第三方共享基因信息而营利。  相似文献   
6.
个人信息匿名化处理法律制度作为联通个人信息保护与个人信息流通利用的制度桥梁,能够以一种隐私友好的方式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我国现行"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匿名化处理法律标准缺乏可操作性,难以有效规范匿名化处理实践.我国可以确立操作方法标准与识别风险检验标准协同的匿名化处理法律标准:关于操作方法标准,可以在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7.
清代立法者在借鉴吸收历代惩治匿名告人立法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厘定律文、增修注释、发布诏敕和编纂附例等诸多途径完善匿告立法。匿告本罪所附例文秉承律意精髓,于律文失载之处颇多发明,并由此造就律例并行之合璧格局。中华法系数千年以来以成文律典作为主要法律渊源的立法模式之下,相当程度暗含判例造法之理性光辉。同时,以例代律和成案比附的司法模式也严重侵扰了正律的权威地位。上述客观事实在导致清代司法腐败的同时,加速了中国封建法制走向没落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本刊敬告     
《湖湘论坛》2021,(2):F0004-F0004
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除特约专家稿件外,编辑个人不接受任何来稿。本刊不委托本刊以外任何人员组稿,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任何费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法学》2011,(1):161
一、投稿要求作者应单独一页提供如下信息,以便于匿名评审。(一)摘要应为论文主要内容的浓缩,不应使用"本文认为"、"笔者认为"等评价性的语言,用"[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术规范的建立和学术评价的发展,本刊决定从2008年第1期开始,对来稿试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本刊所试行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基本含义是:对于绝大部分来稿,如果能够通过本刊编辑部的初审,将进一步交给本刊聘请的审稿人进行审读。本刊聘请的审稿人均为在国内相关领域处于研究前沿的中青年学者。审稿人将不会被告知作者的真实身份,作者也不会得到审稿人的真实身份,这样将有助于审稿人对论文做出公正客观的评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