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0篇
  免费   33篇
各国政治   218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0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8篇
法律   539篇
中国共产党   175篇
中国政治   326篇
政治理论   132篇
综合类   25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中国减灾》2012,(15):61
2012年7月17日至18日,由国家海洋局主办、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承办的南海海洋防灾减灾研讨会在昆明举行。来自中国以及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越南的50余名专家学者和官员与会。外交部、国家海洋局等单位派员出席。  相似文献   
42.
印尼不涉及南海"争议"岛礁的主权声索,其南海政策的实践以维护自身在南海的主权、经济、航行和区域政治利益为主要目的,在南海问题上一直努力扮演着"调解人"的角色。佐科总统提出的"世界海洋轴心"战略构想不仅为印尼国家的发展指明方向,也将成为新时期指导印尼南海政策发展的指导性纲领。  相似文献   
43.
《外交评论》2019,(1):135-156
国际海洋划界是国际司法机构实践"司法能动主义"的典型领域。在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CLCS)完成200海里外大陆架提案的审议工作之前,越来越多的海洋划界争端当事国开始请求国际司法机构在裁决200海里以内海洋边界的同时,一并划分200海里以外的大陆架。鉴于CLCS避免卷入海洋划界争端的一贯立场,国际司法机构如若坚持以"定界"为"划界"的前提,便有可能产生海洋划界争端中的"管辖权黑洞"。为化解这一僵局,国际司法机构近年来坚持严格区分"定界"和"划界",同时为管辖200海里外大陆架的划界争端创设了门槛标准,彰显了"司法能动主义",然而,国际司法机构裁决200海里外大陆架界线时产生的新问题,亦反映出"司法能动主义"的局限性。综合国际司法裁判的结构性因素和情境性因素,未来国际司法机构应适度回归"司法克制主义",谨慎对待"管辖权黑洞"问题。  相似文献   
44.
45.
自2008年至今,台湾在马英九的任内,维护两岸和平稳定,针对南海问题坚持强调拥有主权,并提出"南海和平倡议";此期间大陆方面,虽然不断呼吁希望两岸能够共同维护南海的"祖权",不过并无明显的进展;这样的态势,2016年若由民进党执政之后,可能会有所改变。原因就在于,民进党内部人士已经公开出现"放弃南海U形线和太平岛"之类...  相似文献   
46.
近年来,南海问题在不断升温中渐入困境,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呼声越来越高,虽具备一定可行性,但现阶段我国仍有应对风险,菲律宾单方提起仲裁一事更是将我国处境推向了风口浪尖.本文试从该事件切入,着重分析争议之一的岛屿主权问题,论证我方观点并以司法实践为导向,提出我国目前亟待加强国际条约和“实际占领、有效控制”方面的准备工作的些许思路,为可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获取更多现时期的优势证据.  相似文献   
47.
网络争端解决机制,简称ODR,是一种新兴的且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的新型纠纷解决机制。伴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迅速普及,我国的网络争端解决机制也将迎来其高速发展时期。但由于我国的高端信息技术还不够发达,网络争端解决机制的公众普及程度较低,我国网络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只有积极引进相关技术,鼓励私营企业投入,同时推行由政府主导向间接调控转变的网络争端解决机制,才是长久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48.
周同  宋晶 《学理论》2012,(30):23-25
钓鱼岛权属争端不断,引起数次华人"保钓"运动,在2012年以来呈现冲突升级的趋势。钓鱼岛权属之争有其背后的深层政治、经济动因。日本觊觎钓鱼岛潜在的经济、政治及军事利益;美国干涉钓鱼岛事件是出于维护其世界霸权体系;钓鱼岛之于中国则意味着最底线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文章认为,钓鱼岛争端武力解决的可能性不大,但我国应作好全面的战略战术准备,深入历史与国际法研究,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合"保钓"活动,最重要的是,增强我国国家实力是解决钓鱼岛争端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49.
邵乐韵 《新民周刊》2012,(16):44-45
总体而言,中国与东盟其他成员国都有和平共处的意愿,希望将南海问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截至4月23日,中菲船只黄岩岛对峙进入第13天。20日,"德尔毕拉尔"号军舰及其他部分船只因"工作已经完成"而离开黄岩岛海域;22日下午,中国渔政310船和中国海监84船也离开黄岩岛海域。至此,仍有菲律宾的"埃德萨"号海岸警卫船  相似文献   
50.
中国是个陆海兼备国家,陆地与14个国家接壤,隔海与6个国家相望,陆地边界线2.2万公里,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边海问题构成中国国家安全和中邻关系的重大问题。近两年,中国与某些邻国围绕东海南海岛屿及附近海域的争端日趋敏感复杂,需要多角度审视思考与理性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