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58篇
中国共产党   89篇
中国政治   59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随感录     
古人扬雄在《法言·修身篇》中日:“天下有三门:由于情欲,入自禽门。由于礼仪,入自人门。由于独智,入自圣门。”  相似文献   
92.
白伯骅绘画     
人物画大师范曾先生从不轻易褒许同行,他曾自称“几根衣纹,足以睥睨古人”。然而其一次题同为人物画家白伯骅的画作,却对其作甚为称誉,日:“伯骅一代传神妙手……世人宝之非徒然也。”足见伯骅所绘人物功力也可以“睥睨古人”了。  相似文献   
93.
我是如此感佩那些梦中才可见到的诗人,我是如此迷恋着那些在我生命里让我刻骨铭心的诗句。尤其喜欢古人写的悼亡词,情真意切,"人生有情泪沾臆"我读得直落泪。我欣赏的有苏东坡的《江城子》,还有纳兰的《浣溪沙》和《蝶恋花》。古往今来的人世间,我最喜欢的古人就是苏东坡了,他的才气、他的豁达、他的随遇而安、他的以苦为乐都让我动容。他的《江城子》更是已经刻在了心里。他和王弗应该  相似文献   
94.
古人也读报     
郑秀亮 《政府法制》2010,(21):54-54
中国最早的报纸叫“邸报”,在西汉时就出现,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汉代,各郡都在京城长安设办事机构,当时称为“邸”,类似今天各省驻京办事处,负责搜集朝廷各种信息传给太守。信息写在竹简、布帛上,被称为“邸报”。邸报是官方报纸,主要供给官员阅读。  相似文献   
95.
张晋藩 《政府法制》2014,(27):62-63
自古就讲“致中和”中国古代文献用“中”,也就是“不偏不倚”来比喻司法公正.孔子说“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百姓手足无措,必然招致社会的动荡.司法之所以“不中”,孔子认为是由于礼乐不兴的缘故.相反,礼乐兴则刑罚中,这就要求司法者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刑罚得中之后会带来社会的和谐,即所谓“中和”,古书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也就是司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后世关于“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明刑弼教的种种议论,都是兴礼乐、致中和的进一步衍发.  相似文献   
96.
身居喧嚣的城市,逐流于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之中。对季节变换的感觉已几近于无。当某一天,翻开日历,才发出一声惊叹:春天来了。然而,整天忙于繁重的工作任务、没完没了的应酬,又如何能去跟春天亲密接触呢?于是,只得吟咏起古人那些捕写春天的诗句,跟随古人去寻找春天的倩影了。  相似文献   
97.
彭湛峰 《法制博览》2010,(15):42-42
现代人对“性骚扰”一词都熟得很。“性骚扰”一词为现代人所发明,但此类行为却不为现代人所独有,晚清文人陈炽在他的《庸庵笔记》里就有记载。  相似文献   
98.
王学信 《海内与海外》2009,(10):1-1,4-8
2009年7月14日,庄严、雄伟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洋溢着喜庆与欢乐,第八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正在这里举行。在欢快的乐曲声中,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政治局全体常委向此次荣膺“全国侨界十杰”称号的十位杰出人士颁奖。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年届九十高龄的世界菩名数学家吴文俊先生。  相似文献   
99.
张虎 《海内与海外》2006,(12):63-63
自商殷出现石墨,砚便应运而生。不过秦汉开始是土石砚,后为片石,直至享誉于世的端砚、歙砚、洮砚、红丝(后为澄泥)砚的四大名砚之后,千百年来,古人喜砚,以砚为田,文墨一方面为生计,一方面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古人还为文房四宝“封侯”,将纸封为“好侯”,笔封为“管城侯”,墨  相似文献   
100.
名满神州的厂甸,昔之海王村,却原来是北京宣武区南新华街路东的一条小胡同,元代这里曾是烧制琉璃瓦件的官窑旧址。古人曰:“都外曰郊,郊外曰甸。”(《礼记》注)这“甸”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草甸子、野甸子一类废弃不用的坑坑洼洼的地方。故这块地处郊外的窑隙荒芜之地,便被古人俗称为“厂甸”。明代,尤其到了清乾隆年间,已廛肆林立,百货竞陈,发达繁荣起来,加之各地来京参加会试者以此地为驻足之所,促进了商业的发达,自然信仰也盛极一时,这一带先后建起了火神庙、吕祖祠、土地庙。有庙辄有市,于是也便形成庙市,进而演为庙会。有记载说,厂甸庙会起于明嘉靖年间,而清季,而民国,而共和国,除其间少数几年停顿而外,一直延续不断,如今已然四百年有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