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80篇
中国共产党   282篇
中国政治   317篇
政治理论   108篇
综合类   9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衾影无惭     
做人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是中国古代追求的君子风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就发出过"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感天动地之声.<宋史·蔡元定传>也记载了"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的沁人心脾之音.  相似文献   
92.
一有人说,随笔是思想者的文字。其实杂文也是思想者的文字。没有思想的文字,是不能叫杂文的。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说:"作家不一定是思想家,但作家不能没有思想。"杂文家更是如此。二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的。""……因而我们永远也没有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以法国民族文化和政治文化为背景,通过阐述多位法国思想家和政治家的理论贡献,展现具有法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对西方"精神历史"的重要影响和对欧洲一体化理论的建构作用,这有助于我们对西方学说进行本源性思考.  相似文献   
94.
杨琼 《新东方》2009,(11):6-11
老子是巫师。对此,楚文化和《老子》可以作证。把老子当作巫师来看待,并不是什么狼来了之类的耸人听闻的事情,请听笔者慢慢道来。的确,老子历来就是被当作大思想家、大哲学家来敬拜的,而今给他冠上巫师的头衔是否显得有些不敬呢?正如人们所熟悉的那样,哲学与巫术乃至神秘主义之学乃泾渭分明之学说,在其本质上前者代表着理性的、抽象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5.
横渡南湖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而活着"…… 我想,这些被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们争辩了几千年的论题,其答案依然在上帝那里。倒是马斯洛的理论应该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点启示。他把人生的需要大体划分成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96.
《法制博览》2009,(23):74-75
龚橙是清代著名学者、思想家龚自珍的长子,在晚清学界被人称之为“狂士”,他初名珍,后改名橙,字公襄.又字孝拱,以字行。据《圆明园残毁考》载“及英兵北犯,龚为响(向)导日:‘清之精华在圆明园。’及京师陷,故英法兵直趋圆明同”。说的就是龚橙导引英军烧圆明园的事,可后来有人对此说法表示了质疑,认为根本就没这样的事。此事是真还是伪,至今是个谜。  相似文献   
97.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不厌其烦像诵读六字真言或者是《圣经》似的诵读一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确定的宗旨: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  相似文献   
98.
贺仲明《国民性批判:一个文化的谎言》一文全面否定近代知识分子思想启蒙运动的积极意义,忽视了知识分子爱国、救国的实践活动,也忽视了众多中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未进行认真研究和充分论证的情况下,文章得出了有悖史实的结论。对于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大问题应采取认真研究的态度。  相似文献   
99.
"批判法学"运动的一些学者已经写就了一批很重要的著作,向现代西方法律思想和政治思想中最为珍视的一些理想提出了挑战。批判法学的思想家们将自由主义及其所信奉的法治作为他们批判的主要靶子,声称法治是一个神话,而且自由主义思想家们对法治的辩护充斥着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0.
北京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现在中国处于“第三次百家争鸣”时期。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转型,社会出现大辩论,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思想家,有些思想至今还闪烁着真理的光芒。第二次是鸦片战争之后,封建社会面临解体,中国向何处去——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回答诞生了很多革命家、思想家,没有这些人的出现,中国的进步不可能这样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