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2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363篇
中国政治   312篇
政治理论   201篇
综合类   19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比较、分析马恩唯物史观与其后唯物史观关系,揭示其发展规律和特点,对于推动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具有重大意义。后唯物史观与后现代思潮有本质区别,不是其衍生物,至多仅仅是方法上的启示和借鉴。后唯物史观概念虽然才提出来,但对它所指称的对象研究是与其相伴而来的,只是到今天都还没有将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领域加以研究。现在是进行这个层次研究的时候了,要研究唯物史观哲学属性、唯物史观和后唯物史观关系、后唯物史观脉络等。  相似文献   
62.
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的科技革命不仅提高和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且已日益渗透到政治生活中,影响着民主政治的建设和领导者的决策。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重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专门就此现象,提出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统治论”问题。 一、“技术统治论”的提出和内容 最早提出这个思想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马尔库塞。早在1956年,马尔库塞就以“技术理性的政治  相似文献   
63.
郭嘉 《淮海论坛》2009,(2):43-44
“项籍者,下相人也(今宿迁西南),字羽。”项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死于公元前202年,他南征北战,东荡西除,叱诧风云,戎马一生。生时英雄盖世。死时坦荡壮烈,纵观历史.成为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典范。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从唯物史观出发.项羽的产生离不开当时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是时代推出了项羽.  相似文献   
64.
胡锦涛主席关注民生,重视民意,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他提出以人为本,发展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相似文献   
65.
张定鑫 《求实》2005,2(2):7-10
马克思在社会主义历史观上的贡献是通过经典唯物史观的制定为后人研究和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一个科学的社会历史方法论基础。列宁毛泽东分别在俄国、中国实现了唯物史观的初步转型。邓小平把经典唯物史观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相结合 ,赋予经典唯物史观以建设性 ,成功地实现了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66.
王中枢 《前沿》2008,(4):33-36
生产力范畴在唯物史观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生产力的负面意义是生产力包含于其本性之内的重要规定性,是唯物史现必须引入的重要理论参数。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负面意义和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日益凸显,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实践问题的同时,也向唯物史观提出了一系列无法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7.
科学发展观是由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四大本质规定性构成的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理论系统;其精神实质是在理论层面、政治层面和实践层面上的"三大追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新形态,它建构了蕴含着真理观上的实践标准,历史观上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上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内的更全面、更高、更深刻的科学发展标准系统,准确地提出和科学地解决了当代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68.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法学话语的多面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法学话语的多面性,主要在于其就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形成的日本因素与根本解决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的基本因子,唯物史观与法社会学的话语表达,重点讨论自由主义法学与马克思主义法学分野或合作的种种表象,从现代解释学的角度作一个初步的阐述。研究20世纪中国法学话语多面性的存在,有助于理解中国近代法理学形成发展的历史经过,从而深入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的历史命运研究。  相似文献   
69.
对马克思学说的层次性结构的正确认识是重建马克思主义在场性的前提。对马克思主义层次性的解读存在不同范式,结构性解读和功能性解读是已有的基本范式,而按照马克思的文本逻辑对其学说的层次性结构进行解读则是马克思学说层次性研究的范式转换。马克思文本中有关其学说层次性理解的逻辑,是对马克思学说层次性划分的最终根据。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学说被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第二层次是唯物史观,第三层次是其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70.
对马克思学说的层次性结构的正确认识是重建马克思主义在场性的前提。对马克思主义层次性的解读存在不同范式,结构性解读和功能性解读是已有的基本范式,而按照马克思的文本逻辑对其学说的层次性结构进行解读则是马克思学说层次性研究的范式转换。马克思文本中有关于其学说层次性理解的逻辑,是对马克思学说层次性划分的最终根据。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学说被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第二层次是唯物史观,第三层次是其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