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359篇
中国政治   308篇
政治理论   200篇
综合类   19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中广泛流行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二分的做法,这种二分实际上是一种二元论。当前二分法已经发展到“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阶段。但这种结合是机械的、形式上的,是以割裂为前提的。二分法的哲学实质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的二元论。它一方面是经验主义的唯物主义,一方面是历史唯心主义。同时,二分法在实践应用中导致了两个困境和三个危险推论。不破除哲学二元论就不可能破除方法论的二分,也不可能从根本上破除实证和规范的对立,在经济研究中把二者真正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作为辩证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恰恰为弥合二元论造成的方法论的裂痕提供了解决方案。因此,经济学研究要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基础,摒弃实证规范二分法,建立科学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842.
社会结构、统一战线与唯物史观三者相互联系,社会结构思想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统一战线又是唯物史观思想的现实体现。唯物史观视角下社会结构包括了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社会结构变迁在新时代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经济组织与新社会组织发展)以及文化结构更加丰富,也为统一战线工作带来了凝心聚力、统战范围全面覆盖以及工作方法创新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做好统战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增强统战成员文化认同、持续优化统战功能、构建统战工作共同体。  相似文献   
843.
人类社会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同时也开启了不可逆转的现代化历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工业革命为开端而赢得了现代化先发优势。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历史进程,而且内生了裹挟并同化世界的空间占有冲动。以唯物史观审视之,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虽然鉴证了生产力发展的历程,但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先天缺陷。近代以来,中国不同的阶级和政治力量都曾面临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现代化的双重历史考验,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现民族独立的基础上成功探索出了走向民族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由此在理论、价值、文明维度上破除了西方现代化的“历史终结论”“西方中心论”和“文明冲突论”,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并提高了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844.
江泽民历史观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使之具有时代性;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阶级本质使之具有阶级性;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使之具有实践性;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使之具有科学性;新论断的提出使之具有创新性;江泽民历史观宽领域、多视角的特征使之具有完整性。  相似文献   
84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思想光辉.唯物史观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关系.前者是后者的理论依据,后者是前者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46.
张成诗 《理论探讨》2005,2(4):52-54
弄清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阐述和对待唯物史观的,是我们今天正确对待、科学运用及创新唯物史观的迫切要求。马克思说明了唯物史观是怎样被发现的,并用铭文体裁表述唯物史观,最终使唯物史观由假设变为科学;恩格斯曾为唯物史观命名,把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和现实,并在晚年对唯物史观有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阐述和态度给予我们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47.
分工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详细考察了分工与生产力、所有制的关系,剖析了分工与意识形态、阶级和国家的内在联系,论述了"消灭分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分工范畴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而对马克思主义分工思想的研究又有利于深化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同时,对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思想的研究应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上去把握。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去探索马克思主义分工思想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48.
文化转型的目标和结果是社会发展。新疆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受农耕传统文化尤其是绿洲传统文化与宗教一些落后观念的双重影响与制约,这使得新疆民族文化面临着显性与深层的挑战与危机。显性的挑战是新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阻碍人们融入更为现代文明社会,深层挑战与危机是边疆民族地区存在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危机。由此,新疆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的显性意义是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其深层意义则在于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本文以唯物史观为视角提出了新疆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849.
费尔巴哈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两歧性矛盾必然会导致他在道德观上的唯心主义迷失,恩格斯对费尔巴哈道德观的批判是费尔巴哈道德观的时代终结和历史出路,实质上体现了唯物史观对费尔巴哈唯心主义道德观迷途的理论救赎。  相似文献   
850.
张友良 《传承》2008,(12):22-23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是其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同其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经历了从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特质"",人的本质是劳动",最终到从劳动实践角度考察人的本质,形成了"人的本质是劳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的辩证统一"这一有机联系的科学的唯物史观的人的本质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