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359篇
中国政治   308篇
政治理论   200篇
综合类   19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富民学说绕开“地主—农民”二元对立的研究范式,主要运用社会分层分析法,展开历史哲学意义上的商品经济史研究,即通过将基本原理方法论化,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唐宋富民不再像汉唐豪民那样拥有超经济强制力,是社会富与贵分离趋势的集中体现者,而确定其“社会的中间层”的主要依据,是他作为一个整体在国家与社会互动中的连接作用。因此,富民概念与传统地主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自身确切的内涵与外延。富民研究从契约租佃制确立并超越“只有物化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传统理论,来分别理解新型贫富依存关系和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等问题。判断社会中坚力量并不能仅限于“谁养活谁”的泛泛之论,而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富民与专制皇权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博弈关系,而不是后者支配前者的单向关系。  相似文献   
852.
李大钊的法律之缘,贯穿于他的一生。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李大钊的人生主色调,而法律和法学则是他政治实践和政治理论的一个底色。探寻李大钊法理学思想,是法学研究者的一个重要使命。李大钊的法理学思想形成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从民主主义法学转变为共产主义法学:从启蒙主义角度出发,他提出了“法律民彝论”,兼顾中西、追求民主和法治,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法理学;从唯物史观出发,他批判和继承了西方政治与法律思想史,继承和发展了共产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法律学说,从马克思的经典中提炼出唯物史观的法律一般理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李大钊对法律与权力、法律与道德的专题研讨,对政治权力合法性与正当性的论证,充分显示了他的理论创见。李大钊是早期共产党人中善于充分吸取外来法学理论资源的理论先驱,也是探索构建中国法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853.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发展了这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并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他从生产力这个最活跃的因素中进一步揭示出科学技术这个更活跃的因素,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变革和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量,即是首要推动力。其科技思想中,蕴含着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直接动力中的科技首要动力思想,是在矛盾运动观、革新发展动力观之外,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854.
作为唯物史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既是马克思扬弃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费尔巴哈哲学的理论成果,又是《提纲》之后唯物史观进一步全面系统创立的生长点。文章阐述了《提纲》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形成的三个阶段。立足于《提纲》十一条的上下文语境和《提纲》与马克思早期文本的研读,文章按照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逻辑先导,关于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初步理解,唯物史观的立脚点和功能等四个方面逐条解读,全方位阐释“新世界观”的内涵。《提纲》关于马克思的主体理论和人的本质理论对我们今天仍然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55.
法学家与哲学家对法哲学学科主旨的理解应该是相同的。就黑格尔法哲学而言,黑格尔法哲学的学科主旨是追求社会秩序和谐。从哲学基础理论的视域看,自由问题既是哲学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也是哲学家构筑社会运行机制的核心理念问题。唯物史观阐释范式中的社会秩序和谐就应该是根源于对自由问题的思考和回答,黑格尔的自由观称之为思辨理性自由。从社会良性运行机制的构筑看,公平与正义是法学家的学科逻辑,也是哲学家的法学逻辑,唯物史观阐释范式中的社会法则的公平与正义就是为了保障社会秩序和谐,黑格尔法哲学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856.
发展的代价与代价的发展——发展与代价的关系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与代价是一对关联紧密的哲学范畴,发展和代价是辩证的、互动的过程,一方面发展必然会付出代价,但代价又可以通过人类积极有效的实践活动进行控制,另一方面代价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涵也会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对发展的代价与代价的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理论的抽象和逻辑的梳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践行科学发展观,更好地促进当代中国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857.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了唯物史观在当代的发展,造就了包含着丰富中国元素、具有丰富中国经验和中国文化的中国理论.改革开放不仅表达了唯物史观关注入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维度,同时也实践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58.
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长期被忽视不仅仅是中国思想理论界的失误,也是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带有普遍性的重大失误.在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研究开始起步.三十年来,这一研究涉及到利益、需要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需要与利益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等十多个问题领域,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认识成果.让利益思想"回到马克思"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相似文献   
859.
从人的需要出发考量人的解放的现实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需要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的逻辑起点和现实依据.与历史上其他思想家否定或片面强调人的需要的某一方面不同,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是一个关系范畴,具有现实性、社会性、发展性.人的解放是伴随着人的需要的发展而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在满足需要的实践活动中,人与世界结成了各种关系,人的解放就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随着满足需要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人类必将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真正的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860.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唯物史观对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的科学解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人的自由发展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