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358篇
中国政治   305篇
政治理论   200篇
综合类   19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法学话语的多面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法学话语的多面性,主要在于其就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形成的日本因素与根本解决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的基本因子,唯物史观与法社会学的话语表达,重点讨论自由主义法学与马克思主义法学分野或合作的种种表象,从现代解释学的角度作一个初步的阐述。研究20世纪中国法学话语多面性的存在,有助于理解中国近代法理学形成发展的历史经过,从而深入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的历史命运研究。  相似文献   
92.
将苏联剧变、解体的原因总的归结于"斯大林-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论点是错误的。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苏联解体进行分析即可发现,其原因在于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联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阐述的建立、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则。放弃了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改变了社会主义改革自我完善的性质;改变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路线;抛弃了马列主义指导思想;修改宪法,改变了社会主义性质。其结果必致亡党亡国。  相似文献   
93.
对马克思学说的层次性结构的正确认识是重建马克思主义在场性的前提。对马克思主义层次性的解读存在不同范式,结构性解读和功能性解读是已有的基本范式,而按照马克思的文本逻辑对其学说的层次性结构进行解读则是马克思学说层次性研究的范式转换。马克思文本中有关其学说层次性理解的逻辑,是对马克思学说层次性划分的最终根据。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学说被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第二层次是唯物史观,第三层次是其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94.
对马克思学说的层次性结构的正确认识是重建马克思主义在场性的前提。对马克思主义层次性的解读存在不同范式,结构性解读和功能性解读是已有的基本范式,而按照马克思的文本逻辑对其学说的层次性结构进行解读则是马克思学说层次性研究的范式转换。马克思文本中有关于其学说层次性理解的逻辑,是对马克思学说层次性划分的最终根据。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学说被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第二层次是唯物史观,第三层次是其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95.
记者:最近读了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哲学意蕴》的文章,觉得您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问题,这就是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办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唯物史观,用唯物史观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唯物史观的作用有这么大吗?  相似文献   
96.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不仅为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结构和发展规律提供了一种理论武器,而且直接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该文主要从理论基础、研究预设、知识完整性三个方面论述唯物史观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
2000年前夕,即1999年12月29日,《南方周末》“世纪感言”中登载了为中华世纪坛撰写铭文的魏明伦的文章。这位先生在引述经过他人指点已作了修改的铭文后写道: 考生呈上试卷,专家请赐点评。余兴未尽,握笔再思。是什么推动历史车轮前进?千年万载实践证明,动力有多种,其中文化与科学是重要乃至主要的动力。可叹大半个世纪以来,吾国竟将动乱连绵的农民战争当作“推动历史前进的唯一动力”。这种“唯一”论,不是唯物史观,而是“唯乱史观”,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前奏!正如中华世纪坛修建创意所述:“在‘左’的思…  相似文献   
98.
一、全球化是世界性普遍交往发展的客观趋势 交往是社会的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交往关系是人们之间最普遍最常见的社会关系,交往范畴是唯物史观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范畴.马克思把交往和人类生产、需要活动统一起来,看作是人类生活最普遍的社会关系范畴.人类为了维系生命的存在、种族的繁衍,必须结成一定形式的社会交往关系,交往和生产是同一的,没有生产、交往,就没有人类自身的存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就没有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交往、生产活动形式的日益拓展,是人类社会历史进化、变革的基因和动力.  相似文献   
99.
庞辉霞 《传承》2008,(4):28-29
《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确立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前提,即"现实的个人",并对此前提和出发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市民社会与上层建筑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构造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0.
<正>在中国历史学的众多分支学科中,党史研究是一个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学科。同相邻诸学科相比,它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特殊的学科规律,从而显示出与时俱进的学术品格。然而,作为中国历史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党史研究必然同其他学科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