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83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53篇
各国政治   641篇
工人农民   218篇
世界政治   180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11篇
法律   5917篇
中国共产党   5731篇
中国政治   9787篇
政治理论   2148篇
综合类   4013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306篇
  2022年   425篇
  2021年   450篇
  2020年   453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450篇
  2015年   796篇
  2014年   2434篇
  2013年   2252篇
  2012年   2732篇
  2011年   2842篇
  2010年   2764篇
  2009年   2857篇
  2008年   2931篇
  2007年   1989篇
  2006年   1851篇
  2005年   1661篇
  2004年   1188篇
  2003年   997篇
  2002年   1221篇
  2001年   867篇
  2000年   644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金玲 《外交评论》2022,(4):28-51+165+5
在国际权势转移背景下,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国际秩序面临重塑。欧洲一体化和欧盟长期赖以发挥的自由主义秩序和国际框架面临结构性挑战,地缘政治冲突暴露了欧盟力量模式的脆弱性,欧盟对外战略加速转型。在实现战略自主和维护欧洲主权的战略目标下,欧盟对外战略表现出显著的地缘战略转向,其长期坚持和推动的全球化立场正日益被选择性全球化所取代,价值观被纳入地缘战略框架并完成全域链接,成为欧盟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领域。欧盟对外战略转型将深刻改变中欧关系的基本逻辑,不仅决定中欧关系未来的竞合甚或冲突,还将深刻影响格局重塑和秩序重构的进程和方向。  相似文献   
982.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的成就和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以"中国的国际战略研究:范式的反思与构建"为题举办了一次研讨会,来自国内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国际战略研究界的许多知名学者,就国际战略的概念、范畴、研究路径,以及中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就中国未来的国际战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这一主题讨论即集中反映了这次研讨会相互交流和碰撞的思想成果。个别作者虽未参加研讨会,但其文章切近这一主题,因而一并收入其中。今后本刊将继续关注并刊载这方面的优秀成果,以期推进国内方兴未艾的国际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983.
由于美国法典28卷1404(a)条款的立法规定在功能与措辞上均非常类似普通法上的非方便法院原则,因此很多学者误以为该立法规定与非方便法院原则之间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差异。然而,这一看法并不正确。事实上,1404(a)条款立法在法律效果、证明标准以及具体适用方面均与非方便法院原则存在显著的区别。  相似文献   
984.
虽然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经过十年紧锣密鼓的布局与推进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中国仍未完全获得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也未及时有效回应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历史定位而将面临的世界地缘政治版图的位移和全球传播生态的变革。在廓清跨文化传播能力及国际传播能力历史渊源和厘清中国所面临的国情和世情的基础上,本文从锻造国际传播“大-小”双系统、铸就国际传播“软-硬”双实力、融合国际传播“内-外”双能力三个面向及六个维度深度重构了国际传播能力这一概念,并藉此尝试提出了中国国际传播的结构化转向、多元化思维、全球化思考和市场化思路转型路径,有利于国际舆论主导权的转向和国际传播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985.
随着全球海洋所面临的威胁与挑战日趋严峻,现行以国际硬法为核心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无法有效应对。而海洋事务的重要性、复杂性与敏感性,使得无论是修改现行的硬法抑或是出台新的硬法都难以一蹴而就。国际软法凭借更强的可塑性和灵活性等优势,在全球海洋治理中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尽管如此,由于国际软法缺乏强制约束力,其在实践中存在权威性不足、加深集体行动困境以及加剧现有治理体系碎片化等局限。为充分发挥国际软法的积极作用,国际社会应不断探寻优化路径,包括努力提升国际软法制定的正当性、合理设定国际软法遵守的奖惩制度以及积极推进国际软法与硬法的衔接适用。作为正在迈向建设海洋强国征程的新兴大国,中国应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国际软法的制定,积极利用与搭建助推国际软法发展的话语平台,科学选择国际软法介入的治理领域,为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986.
杨旭  彭春瑞 《理论月刊》2022,(11):43-51
全球生态治理是管窥全球治理的重要棱镜,也是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可行密钥。然而,囿于各治理主体的身份失衡,既定国际秩序与全球生态实践的原有预期存在抵牾,且未能有效兼顾相对贫困经济体的实质性利益,其负外部性不断引发国际社会担忧,产生国际邻避困局。在风险不确定的背景下,国际邻避困境的生成具体表征为环境正义与国际空间秩序的张力呈现、民众风险感知的放大效应与政府科技理性的功利效用以及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空间权利归属的分配性冲突、跨域生态环境的共享性冲突与国家身份属性的内生性冲突是国际邻避困局产生的主要肇因。面对愈发显著的国际环境群体性事件,为规范环境保护进程,全球生态治理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倡导开放包容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主体多元化;坚持平等互帮互助互信,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提升生态治理科技水平,开展全球生态治理多领域合作。唯有如此,“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蓝图愿景才得以擘画,全球生态合作共治的绩效才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987.
合并仲裁比较研究及我国合并仲裁制度的立法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商事仲裁领域出现了合并仲裁的问题。不同的价值取向导致对待合并仲裁的态度并不一致。我国应当建立起合并仲裁制度,但出于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和便于裁决执行的考虑,合并仲裁应当仅仅包括合意合并仲裁。  相似文献   
988.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基层民主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坚持不懈地发展、扩大和推进基层民主,对于改进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89.
《求知》2008,(8):47-47
中央党校党建部李英田认为,(1)建设党意味着一个已经执政的党:以建设党来称谓能够清楚地表明党获得执政地位以后的基本功能和基本任务,它内在地涵盖了执政党的思维模式。(2)建设党意味着一个富有责任感的党:我们党虽然已经处于执政地位,然而其担负的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用建设党来称谓符合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990.
《人大研究》2001,(2):112-116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信息化、市场化进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优化所有制结构;坚持城乡联动,大力推进城镇化;科教兴区,加快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