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林贤治 《南风窗》2014,(11):86-87
<正>亨廷顿认为,"知识分子带有革命性,几乎是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里的普遍现象。"布林顿认为,知识分子的背叛是革命的预兆。亨廷顿反驳说,在大多数情况下,知识分子不可能背弃现存秩序,因为他们从来就不是现存秩序的一部分。亨廷顿说,"知识分子带有革命性,几乎是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里的普遍现象。"天生的反对派卢梭是大革命的思想先驱者,是反叛的精灵,激进主义的巫师式人物。1790年,在法国议会大厅里竖立起卢梭的半身雕像,旁侧放着一本《社会契约论》和一部已获通过的法律。卢梭的遗  相似文献   
62.
夏宛清 《南风窗》2007,(24):90-90
一个有声有色的地区新强权正在登基两年有余的沙特国王阿卜杜拉手中变为现实。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早就认为缺乏核心国家是伊斯兰内部和外部普遍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然而,2007年,伊斯兰六大国之一的沙特阿拉伯却扮演了类似核心国家的角色。  相似文献   
63.
龚艳  宋健飞 《德国研究》2004,19(1):20-24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著名的"文明冲突论",指出冷战后国际政治中的冲突主要以不同文明之间的斗争的形式展开.这个观点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争论.德国资深批评者之一哈拉尔德·米勒专门出书分析并批驳了亨氏的这一观点.本文从两人观点的"冲突"入手,对两人观点的"共存"进行总结,从而点出米勒眼中的世界秩序,亦即文明的共存.  相似文献   
64.
韦泽秦  王伟峰 《学理论》2013,(17):17-19
从这几年的中亚"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再到持续至今的叙利亚乱局使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中的政治乱象再一次引起我们的关注。这些国家都陷入了所谓的"亨廷顿悖论"。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乱象出发分析"亨廷顿悖论",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主要路径有四点: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推进渐进式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应走适合本国实际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必须大力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5.
吴凤 《学理论》2013,(19):65-66
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腐败问题对于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种难以消除的社会弊端,因为它只能相对地减少,不能像某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可以根除,每个社会都有腐化现象。塞缪尔.亨廷顿在其名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对现代化和腐败的相关问题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通过对亨廷顿的腐化概念、我国产生腐化的一些原因及腐化新型特征的分析、针对腐化问题可采取的对策的探析来进行论述及自己对腐化问题的见解。  相似文献   
66.
赵玫 《党课》2012,(18):106-108
在美国很多城市,都有用亨廷顿命名的街道。于是很喜欢亨延顿这几个字,无论字形还是发音。自从来到帕萨迪纳,亨廷顿这几个字就更是萦绕耳边。  相似文献   
67.
浅议文化对推动医院管理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医院文化是维系员工关系的纽带,通过文化的作用可以形成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和目标,促进医院的科学发展。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认为,维系员工关系的真正力量是文化,即员工的共同观念和准则。文化以无形的方式灌输、协调,使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从而提高团队精神,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此,  相似文献   
68.
亨廷顿的代表作之一《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自面世以来,引起了广泛的评论。再读该书后,进一步梳理了主要内容以及国内的评论,得出在知识是生产力的时代中,发展是硬道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69.
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区别,并不在于政府统治形式的不同,而在于政府统治程度的高低。亨廷顿主要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扩展了政治发展研究和政治学一般研究的理论视野,其"政策含义"对于预见、防止和解决由于现代化进程加快而出现的某些失衡问题,特别是对于政治稳定政策的设计,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但同时也有一定的理论缺陷,必将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践所解构。  相似文献   
70.
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模型构建的逻辑基础可以概括为三句话,那就是:社会变迁是根源,稳定政治秩序是目标,权威与制度化是保障。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深入分析他的政治秩序理论模型,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与内在困境,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社会变迁与政治动乱之间的关系、秩序与自由之间的选择、政体形式与国家能力的关系。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模型存在的内在困境,本质上反映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困境。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模型及其困境对中国的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启示在于:实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平衡与良性互动,是中国政治稳定和顺利实现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条件,"强国家—强社会"的模式是中国政治发展的理想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