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57篇
外交国际关系   82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127篇
中国政治   201篇
政治理论   67篇
综合类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81.
2010年,台湾从2008年9月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强劲复苏,据台湾当局统计,2010年全年经济成长率高达10.47%,创下近23年新高。与此同时,无论是民意调查结果,还是笔者2010年11至12月在台湾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与台湾民众面对面的访谈结果,都显示多数台湾民众抱怨这是"无感复苏"。对台湾经济2010年的强劲复苏,为什么多数台湾民众会没有感觉呢?  相似文献   
182.
杨军 《南风窗》2010,(5):59-61
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刺激政策的退出已成必然,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基于各自不同利益,对经济走向的分歧加剧,使得未来在调控政策上的博弈也将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83.
赵涛 《理论参考》2010,(1):20-22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国际经济环境看,虽然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但基础不稳固、动力不足,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从国内经济看,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相似文献   
184.
仅仅18年时间,美国"一超独霸"的好日子就不再了。东方的地平线上,代替苏联这个意识形态竞争者的是此间GDP暴增10倍的中国。后者也不孤立,6月16日在叶卡捷琳堡铺开的首届中俄印巴(西)金砖四国峰会,会前就拟定以区域金融合作先试先行的姿态,挑战美元的传统储备货币地位。眼下这四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15%,但18年后有可能超越西方七强。所以,七强主导的八国  相似文献   
185.
金融危机后的东南亚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与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的带根本性的原因、东南亚各国经济所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特点不同的原因、它们所采取的应对政策、它们走向经济复苏的力度与特点不同的原因,最后对它们的经济前景作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86.
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这就是“三不”风险。全会公报还指出了影响我国经济复苏的几个主要因素,一是外需下滑的压力仍然很大;二是扩大内需在短期内受到多方面制约;三是刺激经济的短期政策效应将递减,长期政策释放成效还需时间。  相似文献   
187.
从周期规律看,经济复苏需要一定时间。综观上世纪以来100年,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以全球性大危机为分界点,从一个波谷到另一个波谷为长周期,一般持续时问为30-50年。第一个长周期起端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第二个长周期起端于1979年石油大危机,从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进入第三个长周期。在每一个周期中,经济从危机走向全面恢复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期间可能出现多次反复和震荡。  相似文献   
188.
2009年底,美国《时代》周刊将作为一个群体的“中国工人”推上年度榜单,并评论道:“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中国工人,站到了世界的聚光灯下.  相似文献   
189.
中国经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后开始复苏.中国经济最先走上复苏之路的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政府反危机政策的合理、有效实施;二是中国经济发展基础的坚强支撑.但是,前面的矛盾和难题还有很多很多.在当前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应当沉下心来认真考虑一下大的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190.
方佳恩 《法制与社会》2010,(10):112-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极大地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从效率角度看,它从法律角度强制干预了市场经济的自由运行,降低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妨碍了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破坏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均衡的实现,降低了我国经济运行的效率,对于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我国经济的复苏更是增加了许多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