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103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董惠江 《中国法学》2007,(5):96-106
尽管票据行为适用表见代理的规定,是根据票据法与民法之间是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但因为票据法的个性,仍然会出现票据行为在适用表见代理时,没有民法上预设规定的问题。比如依据什么来谋求对直接相对人以外的第三取得人和票据伪造的受让人加以保护等。对此,历来的主流观点是适用和类推适用表见代理,但从法解释学的原理,利用权利外观理论使上述票据当事人获得保护,更清晰、也更科学。  相似文献   
152.
摇头丸,又称作“快乐丸”、“忘我丸”,是指做成丸仔状,内含MDMA(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成分的中枢兴奋型精神药品。在我国摇头丸的定义更为宽泛,凡是内含苯丙胺类毒品成分的丸仔都被统称为摇头丸。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摇头丸流人我国,历经10年的发展,该毒品在我国的大、中城市已非常普及,成为娱乐场所滥用情况最严重的毒品。摇头丸早期主要靠进口,现在则是进出口都有,出口的比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3.
于飞 《知识产权》2006,16(4):65-69
传统理论认为善意取得制度不能适用于知识产权领域,此观点虽有相当理论依据,但亦值得反思。《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第1款突破了传统理论的障碍,确立了技术秘密交易中的善意第三人保护制度,值得肯定。本文对知识产权领域中保护善意第三人的理论障碍及该障碍之克服进行了讨论,并对技术秘密交易中善意第三人保护制度的要件和效果进行了精细化,以求实现权利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54.
就像北京的四合院是北京民居的标志一样,上海的石库门是近代上海民居的象征。石库门凝聚着上海人的回忆,积聚着上海人的邻里情分,是上海独有的“建筑艺术品”。石库门景观因此成为新“沪上八景”之一,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上海世博会中上海馆的外观造型。  相似文献   
155.
商家泉 《中国律师》2013,(10):55-57
商业标识保护的本质及重点是商誉,混淆连接着商誉与制止不正当竞争。由它决定是否应该制止盗用商誉的不正当行为。一、商誉英国法官认为,商誉很容易被描述,但很难被定义。这是与好的名称、声誉和营业相联系的利益和优势。是经营中的一种吸引力。经济学上,商誉是企业存在的优越条件,是使其在未来时期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的资本化价值。该商业价值一旦被不正当盗用,包括商标、字号、外观专利及其他商业外观在内的过分效仿,将对消费者及正常市场参与者产生损害。对该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制止可通过授予财产权或竞争法模式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56.
传统民法理论认为,善意取得制度仅仅适用于动产,然而,2006年《物权法》的颁布,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不动产领域。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产品交易的种类不断在扩大,特别是知识产权的转让、许可等等越来越多。因此,很多学者提出知识产权也应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本文从专利权转让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专利权转让适用善意取得的理论基础,专利权转让善意取得的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7.
【裁判要旨】公司章程在某种意义上属于股东之间的合同,当事人签署章程的行为可反映其具有成为股东的真实意思。客观上,当事人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工商登记材料上等被记载为股东,属于以法定形式公示股东身份的事实,使其在外观上具备  相似文献   
158.
关于商事审判中适用外观主义原则的必要性,不仅已为广大司法审判者所认同,且已成为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共识。然而,笔者在有关专项调研中发现,在具  相似文献   
159.
陈少青 《法学家》2020,(2):57-72,192,193
行为人利用虚假的权利外观实施表见行为,第三人对外观产生合理信赖,向行为人给付对价并取得相应财产,根据权利外观理论,民法对第三人财产予以保护,不利后果转由真实权利人承担。但是,刑法的价值取向、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以及法律关系强行转换导致的处罚漏洞,阻断了将该理论适用于犯罪认定的现实可能。在规范层面将财产损害分为损害发生与损害分配,刑民对损害发生的认定相互契合,均将第三人作为表见行为的直接被害人;与此同时,刑法对损害分配不作评价,在法律事实的相对性层面,刑民又各自分立。第三人是遭受财产损失的刑事被害人,在善意取得、表见代理的案件中,行为人通过隐瞒自己并非真实权利人的事实,致使第三人陷入认识错误交付财物,成立诈骗罪。  相似文献   
160.
对于是否将被代理人的过错作为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法学界存在多种观点。从国内外各种理论观点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例、司法实践中可以发现,"单一要件说"更具有合理性。当然,客观要件对确定表见代理也有影响,因而在认定是否构成表见代理时需就主、客观要件作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