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44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2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83篇
法律   80篇
中国共产党   340篇
中国政治   450篇
政治理论   135篇
综合类   18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随着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上升,原有的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模式已经过时,而向适应新形势的"东西方共同治理"模式的转变步履维艰,全球治理面临"失序"和"碎片化"的危险。在新的形势下,中国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全球治理理念和方案。与之相对照,美国奥巴马政府以来"逆全球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在全球治理中不断缺位和错位。尽管如此,美国作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中美两国应努力加强沟通,增信释疑,建立良性互动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调整与完善。  相似文献   
62.
黄凤志  武星 《唯实》2015,(1):91-94
东北亚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依托地区,东北亚海域是中国崛起走向世界的战略通道,也是中国与美日等国交往的地缘政治互动的前沿空间,中美日地缘政治空间的折冲汇聚在此。而冷战遗留未决问题、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走向前景问题、中日战略抗衡问题凝聚了具有"火药桶"意蕴的"朝核问题"、"钓鱼岛问题",使得2014年东北亚政治与安全形势仍将运行在安全困境"无解"的时空。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与东北亚地缘政治困境  相似文献   
6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中国战场是和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相并列的世界三大反法西斯侵略战场。忽视了中国战场,就忽视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貌,就忽视了当年日本法西斯国家和军队对亚洲国家和人民的侵略。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当中坚持斗争和作战时间最长的战场。中国是受法西斯国家侵害最严重的国家,付出的牺牲也最为惨重。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别战场,其战争特点是点、线、面同时进行,长期胶着。中国极大地支援了苏联战场,使苏联得以专心致志对付德国,避免了再同日本进行两线作战的局面。对于美国而言,由于中国战场的泥沼作用,日本无法全力以赴地增兵太平洋战场,也没有力量全力以赴地对付东南亚战场。中国在二战时期大国地位的确立,实际上是中国战场的巨大作用和地位使然。由于中国坚持抗战,日本法西斯军队深陷中国的泥潭,因此其失败是一种必然。在抗日战争的过程当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还没有完全觉醒,日本的侵略恰恰促进了这种觉醒。中国军队遭受惨重损失的原因,主要是火力薄弱。  相似文献   
64.
《党课》2012,(17):20-21
中国成功彰显制度优势。我国是个多民族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需要保持稳定、步调一致和高效运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形成相对完善的政府体制,有其他制度不可比拟的宏观调控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及政府执行的高效率,适合我国国情,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就彰显了这一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65.
66.
傅治平 《新东方》2013,(5):I0001-I0001
<正>曾有专家断言:21世纪世界将进入海洋经济时代。实际上,进入新世纪之后,世界上众多海洋国家试图重温大国崛起的海洋梦,相继打起"海洋经济牌",海洋开发成为一种新趋势。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中国也开始真正觉醒了,清醒的海洋意识促使中国把开放的目光凝聚到了大海,在党的十八大郑重地提出了影响未来发展的国家战略:海洋强国。这也意味着中国真正面朝大海,开始了根本性的经济转型。于是,中国的广袤海域承载起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复兴强国之梦。以往的地理教科书总爱炫耀"中国地大物博"。其实,中国地虽大,而物并不博,按照人  相似文献   
67.
马吉芬 《奋斗》2021,(3):12-14
党中央对劳动模范的尊重与表彰,对劳动精神的崇尚与弘扬,对大国工匠的宣传与赞誉,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日益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目标。对"三种精神"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为推动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丰厚滋养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68.
新冠肺炎疫情为大国竞争增添了新变量,并对国际体系转型、国际秩序重构产生重要影响。疫情导致欧盟治理能力赤字,欧盟主要成员国的政治不稳定性有所加剧,跨大西洋关系裂痕进一步拉大;中东地区的武装冲突并未停歇,美俄战略博弈进入新阶段。人们开始对当今时代国际关系作出新的审视和思考,大国竞争战略规划的难度和要求也将显著提升。各国要想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超前谋划,做好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69.
王仲昀 《新民周刊》2022,(43):46-49
印尼岛多人多。目前其拥有2.7亿人口,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万千群岛携带丰富的海洋资源,加之体量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印尼在现代独立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到世界上的“岛国”,人们的想象难免停留在绵延的海岸线与山脉,还有狭小的国土面积。印度尼西亚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却完全谈不上“狭小”。近17000个岛屿组成了它,国土面积达到了191万平方公里,横跨亚洲与大洋洲。  相似文献   
70.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