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45篇
中国共产党   117篇
中国政治   180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8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毛丽 《求索》2008,(6):177-179
与上世纪相比,新世纪报告文学更好地继承了古代以《史记》为代表的纪实文学“不虚美,不隐恶”的传统,更好地把握了歌颂与批判的“度”以及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从而表现出内在的均衡与中和之美,同时也表现了它的日益成熟与大度。总之,新世纪报告文学在叙事风格、话语模式与理性启蒙等方面均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372.
四年嬗变     
今年1月,在济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千分制”考核中,市中分局在12个县市区分局中夺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党组书记、局长赵际凤在县市区局长考核中摘得桂冠。梅花香自苦寒来,骄人的成绩来自该局四年来坚持抓教育、强素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73.
李小虎 《理论学刊》2002,4(6):82-86
毛泽东早期的逻辑观念 ,不但是指他早期对逻辑的认知 ,也包括他早期遵守逻辑的愿望和习惯。毛泽东在长期学习、研究和运用逻辑中 ,逐渐形成、改变和发展了自己的逻辑观念。他提出扬弃性的逻辑研究原则 ,倡导批判性的逻辑研究方法 ,论述根本性的逻辑理论问题。毛泽东逻辑观念的转变和发展 ,肯定了形式逻辑的学科地位 ,明确了该学科的研究对象 ,推动了逻辑的传播和普及。  相似文献   
374.
我军电视军事新闻宣传传播效果的优化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初期探索,侧重于规范和定位传播要素;成长前行,自觉运用"魔弹论"与"议程设置"等传播学理论提升传播效果;走向成熟,重视"意义构成"理论的运用,取得了艺术和政治双方面的"强大效果".目前的创新发展,要求直面"社会分化"与"传播效果沟"等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375.
如何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民间团体、社会个人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思考从长远角度来说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治理模式,这种思考彰显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性.本文拟从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处理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嬗变历程出发,着重分析这一历程中所凝聚着的后发现代化国家在发展本国道路过程中的相关探索,进而对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76.
劳动教养监督是对劳动教养机关的执法行为进行的监督活动。目前劳动教养监督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劳动教养法律监督权缺失,劳动教养审批环节监督制度存在结构性缺陷,劳动教养执行环节监督弱化等。应全面更新和完善劳动教养检察监督制度、完善劳动教养内部监督制度、完善法律明确规定劳动教养法律监督权。  相似文献   
377.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新一轮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梳理1978年至21世纪初社会转型对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影响,可以分析价值观嬗变的历程,总结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特点,探讨价值观教育的导控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378.
刘凤健 《湖湘论坛》2009,22(5):19-23
新中国建立60年来,军民关系在曲折中发展、继承中创新、共建中和谐。目标指向由同仇敌忾打击残敌向齐心协力捍卫政权转移,内容建构由被迫介入政治运动向积极创建和谐社会演变,矛盾调处由相对单一政府主导向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转移。  相似文献   
379.
王虎学 《唯实》2009,(5):40-44
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社会”概念的生成与嬗变轨迹是马克思整个思想流变历程的浓缩及其内在逻辑进程的展开。当前,学界的研究主要基于对马克思不同时期经典文本的深入解读,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敞开广阔的问题域,开掘出马克思“社会”概念的不同面相及其丰富内涵。而马克思“社会”概念原初理论语境的回归与再现以及新的方法论启示,必将成为进一步阐释和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380.
宇业力 《前沿》2013,(1):66-70
在我国深刻而全面的社会转型中,人的思想观念、利益格局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存方式和就业形式日益多样,对就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出现了由于传统社会就业形式单一而表现出的就业价值观淡漠和缺位到转型社会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而表现出的就业价值观困境和错位现象。我们要转变观念、创新文化、加强教育,构建、重塑科学的就业价值观,以实现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