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8篇
法律   52篇
中国共产党   65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李凤勇 《各界》2010,(3):29-30
鉴湖女侠秋瑾以“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的豪情,投身反清革命,于1907年7月15日在浙江绍兴轩亭口从容就义的事迹几乎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然而,在秋瑾就义背后,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人物却并不为世人所知。此人就是身处晚清黑暗官场却良心未泯,亲自拘捕监杀秋瑾又负疚自尽的清朝七品官吏——李钟岳。  相似文献   
72.
“教化”的缘起、内涵及与道德教育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影 《长白学刊》2005,(2):101-103
教化是德育的职能,德育的教化职能源起于汉代.为巩固统治,汉代的儒学之士认识到教化的治国地位,说服了汉王朝的统治者设立太学及地方官学招收学生进行教化,并且把教化作为德育的一个根本的职能.教化超出了先秦道德教育的界限,一是把教化和巩固统治联系起来;二是教化理论的主张不只是针对百姓,也针对汉王朝的统治者及其官吏们;三是教化是有目的地通过官学来实现的,突破了先秦多半在私学里进行的状况.德育从此被赋予了政治的内涵进入了政治家的视野.  相似文献   
73.
<正> 在宋明两代的理学家中,朱熹的法律思想较为丰富,涉及法律起源、德刑关系、人治与法治及立法和司法等许多方面。本文主要叙述他的司法思想。Ⅰ司法是封建法制的重要一环,也是维护封建的统治关系和纲常伦理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朱熹十分重视司法。他认为,审判者察究案情,辨别真伪,定罪量刑,与当事人关系极大,与维护统治秩序关系极大,所以应当尽心尽力,慎重小心。他说:"狱讼,……其情伪难通,或旁无佐证,各执两说,系人性命处,须吃紧思量,犹恐有误也。"又说:"狱者,民命之所系,而君子之所尽心也。"  相似文献   
74.
略论魏源的道德救世界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炎才 《长白学刊》2004,(2):98-102
为重塑时代需要的"廉耻",魏源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官吏的"鄙夫"品德,在理论上视道德为治理天下之灵魂,在内涵上强调以"仁"为道德核心,在方法上提倡"自省"与"节俭"、"位"与"德"的结合,并在实践上身体力行,追求去空求实的学风及因时而变、"迅雷风烈"的政治风格,以达到"人心肃则国威道"之目的.  相似文献   
75.
中国古代虽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职业群体,但司法官吏广泛的存在却是历史事实。由于中国古代司法从属于行政的基调,司法官吏的选任并没有独自适用的制度,而是和行政官吏适用同一的选任制度,这种制度可称之为官吏选任的普通制度或程序。但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在首先遵循官吏选任普通程序的前提下,对司法官吏的选任又做出了一些专门规定。  相似文献   
76.
魏信德 《实践》2007,(9):48-48
一个国家,总得有人来管理.管理国家的人,旧时称官吏,如今称公务员(或叫公仆).国家的各级管理者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都来自民间,从芸芸众生中产生,而芸芸众生又良莠不齐.  相似文献   
77.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人郑板桥的这首民生诗,虽被人们久久传颂,但诗人的抱负却只能成为一个封建官吏的美好愿望,真正落到实处的,还是共产党,是人民政府。如今,在郑板桥的家乡江苏省兴化市,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了当地党委和政府下大气力抓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78.
代秦而起的两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统一、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封建朝代,其统治回祚绵延四世纪,中外历史罕见。在众多原因中,建立以察举制度为代表的官吏选任机制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用历史的辩证目光重新审视这项制度,观其制度内容、评其利弊,对于当今人事制度的改革,公务员制度的推行与完善无疑有着历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9.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被民众誉为“青天”的官吏,他就是明代的况钟。  相似文献   
80.
沈小平 《求贤》2007,(5):51-51
旧时歌颂官吏的政绩,多用刻碑的形式,名为“德政碑”,也称“遗爱碑”。而今不兴封建官场那一套,不立“石碑”重“口碑”。有句话说得好:“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一心为民,赢得群众的爱戴,有口皆碑。反观有的“公仆”,也在追求“口碑”,但走的却是另一条路子:投机钻营,大言欺世,“注水政绩”。这些人,谈思路,说发展,语不惊人誓不休;做规划、定指标,震古烁今才作罢;摆功劳,论政绩,米不够就水来凑,甚至涂脂抹粉去作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