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373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120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9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需要队伍融合来实现。队伍融合是落实党和国家相关要求以及现实的需要,是协同理论的有效实践。成都学院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队伍融合路径主要包括:以学科归属为根本,融合队伍事业基础;以课程改革为抓手,聚合队伍智慧力量;以沟通交流为平台,拓展队伍信息共享;以适应新发展为动力,努力提升队伍融合水平。  相似文献   
162.
四川"天价乌木案"引发了全社会对于物权法的思考,并且由此带来了法律界对物权法上先占制度的反思。本文认为,天价乌木的物权属性为无主物,在目前我国《物权法》尚未确立先占制度的情况下,法院可借助法学方法论,运用先占制度理论进行裁决,判定乌木所有权归属于先占人,同时给予天价乌木出土地的土地所有权人适当补偿。这样一方面可以定纷止争,一方面可凸显我国现代化民主法治的进程和魄力。  相似文献   
163.
刘天明 《侨园》2012,(12):59-59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河北省晋州市一农家妇女将两件唐代珍贵文物送到省文物局鉴定。20年后,这两件文物价值连城。围绕文物归属,农家女和文物管理部门对簿公堂,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诉讼。期间,人民法院数次判决,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专题报道,省级检察机关抗诉维权,请看——  相似文献   
164.
房屋基于其稀缺性、投资性在近年来成为了我国大多数家庭夫妻财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年轻一代独立购房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使得父母为子女购房的情况日益普遍,但年轻人中盛行的自由婚姻导致的"闪婚""闪离"现象也使父母在为子女购房的同时担心着自己毕生积蓄的保障性问题,对此,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相关条款明确了父母为子女购房的产权归属。该解释出台后,掀起了一股加名热,其中第7条的规定更是备受争议,在法律适用中同案不同判的情况时有发生。鉴于此,本文针对当下父母为子女购房存在的主要争议焦点进行分析后,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5.
在我国当今社会,同居现象屡见不鲜,而同居财产纠纷也时有所见。针对同居财产纠纷,我国相关立法缺乏具有针对性与体系化的法律规定,司法实务中对同居财产的归属认定与具体分割结果也各不相同。由于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引导,当事人也无所适从,强化立法规制已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是要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制定单行《同居伴侣法》或者《同居伴侣条例》,明确同居财产归属认定与分割的指导原则以及具体内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应对与解决同居财产纠纷。  相似文献   
166.
要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首先必须界定其产权归属,根据现代产权理论分析,建立私人产权通过内部化途径来界定知识产权比较有效。但是,绝对的私权保护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因此一定要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予以适当的限制。本文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对知识产权制度内在的经济理性进行分析,阐述了对知识产权进行有限制保护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7.
傅强 《法律与生活》2014,(12):64-64
正男女双方结婚以后,婚前所有的财产和婚后取得的财产归谁所有?这些财产带来的收益归谁所有?一个人对其现有房屋的所有权和处分权会不会因为婚姻的缔结而受到影响?为人父母者也有顾虑:自己出钱为新婚子女购买的房屋究竟归谁所有?万一将来子女离婚,现在出的钱会  相似文献   
168.
169.
在中国文化史中,道教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兼容并包的文化体系,中国文化内部并非匀质。由于自身教理教义、与他者互动以及社会变迁,道教亦在这样的文化体系内显示了边缘性与归属性等不同的认同内涵,以及"修真""伦理调适""生活技术"等外在表达方式。通过对道教认同机制的理解,能够管窥基于"生活技术"的中国宗教文化的独特意义,中国文化内部的多样性及其带来的"中国化"可能。  相似文献   
170.
西安印象     
杨富有 《党政论坛》2012,(16):27-27
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归属和认同,其实流露着大多数人的一种文化膜拜和文化皈依的自豪感,而我们很多人自豪的依据也总是与西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半坡的萌动,西周的崛起,大秦的一统,刘汉的辉煌,李唐的盛世……即使在中华民族危亡之秋,还有舍身兵谏的义举;就更不要说秦始皇兵马俑、昭陵阳陵、大雁塔、法门寺、秦岭华山之类的了。总之,在中华文化中,没有了西安,就没有了精神,没有了气质,没有了神采,没有了底蕴,更没有了风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