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373篇
中国共产党   51篇
中国政治   120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9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江河  马晓敏  程荣 《人民司法》2012,(20):87-89
【裁判要旨】电话号码为人力所控制,并且生活中常常被作为承载人身权、财产权的综合权利载体,可视为是一种独立的财产形态。在权利归属方面,国家是电话号码的所有权主体;电信业务经营者通过行政许可且支付相应费用后取得电话号码的使用权;自然人或者企业通过电信服务合同  相似文献   
212.
浙江省永嘉县巽宅镇村村民麻亮(化名)、吴平(化名)离婚多年,两个孩子归麻亮抚养,夫妻共同财产一栋四层半的楼房归谁所有一直争议不下。2011年5月5日,吴平到永嘉县瓯北镇麻亮住所寻找麻亮商讨房产归属问题,恰遇麻亮现任妻子郑爽(化名)。郑爽却产生了误会,以为麻亮、吴平藕断丝连、旧情复燃,以致与吴平发生激烈的争吵,继而互相撕...  相似文献   
213.
蒋光辉 《法律适用》2012,(8):113-114
在我国,因种种原因借用他人名义购买房屋的现象相当普遍,在房屋价格大幅上涨的近几年,由此引发的纠纷也非常多。普通的借名购房案件,如无其他原因,一般不会仅仅因是借名购房就认定合同无效。但对于借名购买经适房,则在合同效力及房屋所有权归属上,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判决。一、对借名购房纠纷的司法判决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借名购房合同纠纷产生后,首先涉及的是合同效力。关于借名购买合同效力  相似文献   
214.
石嘉莹 《法制与社会》2012,(24):269-270
本文介绍了当下我国单位分配性住房的现状,着重讨论了集资房的相关状况,并结合我国宅基地上所建房履的相关制度规定探讨了单位集资房所有权的归属问题,且通过分析对比,研究得出对我国单位集资房这一特殊福利保障措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15.
关于职务作品著作权的归属,我国著作权法在区分一般职务作品和特殊职务作品的基础上分别予以规定.但在劳务派遣的情形下,由于其三方主体间的特殊关系,如果严格遵循著作权法中关于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分配的规定,就会在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产生争议.如何解决这种冲突,使劳务派遣中职务作品的归属得以明晰,可以在明确三方主体间法律关系性质的基础上对现行著作权法做出相应的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216.
新建小区中配建的社区办公用房到底属于谁,开发商的、小区业主的,还是政府的?这个问题在物权法实施后,有必要进行厘清与界定,否则会引发各方权利主体的纠纷与矛盾。 一、产权归属纠纷的产生提出 按照物权法第73条“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的规定,小区业主认为社区办公用房也应当属于业主共有。  相似文献   
217.
井然 《法制与社会》2010,(21):278-278
《物权法》开始实施并引入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填补了我国立法在此处的空白,是立法的一大突破。但是《物权法》的颁布虽然确立了建区分所有权,其规定还是存在些许不足,尤其是在权利归属问题上。本文浅析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基本概念和立法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18.
公司代表从产生之时起就是机关和个人的双重体,虽然在制度设计上公司代表其利益是单一指向公司的,但这并无法排除其个人利益性,这就决定了公司代表行为与行为后果的复杂化。  相似文献   
219.
《西部社会》2000,(5):1-1
  相似文献   
220.
鲁冲 《法制与社会》2010,(6):276-276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科技计划项目是产生知识产权的重要来源之一,科技成果归属与项目承担人利益息息相关。本文在广东科技计划项目政策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归属的对策,以期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