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0篇
  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55篇
工人农民   81篇
世界政治   27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26篇
法律   542篇
中国共产党   2477篇
中国政治   1931篇
政治理论   412篇
综合类   29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9篇
  2013年   466篇
  2012年   622篇
  2011年   729篇
  2010年   783篇
  2009年   730篇
  2008年   683篇
  2007年   525篇
  2006年   572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上世纪60年代末,一批分到云南边疆的知青越过国境线,奔赴缅甸参加革命。战争结束后,流浪到金三角的知青走上了各自的人生旅途。而属于他们的那段历史,在千里之外的故国已经很少再有人提及。  相似文献   
922.
天路脊梁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总后青藏兵站部的第一代官兵在慕生忠将军的领导下。参加了天路——青藏公路的修筑,这支英雄的部队由此成为投身西部开发建设的先躯。  相似文献   
923.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11):92-95
美女明星借宝格丽的妖艳与迷离赢得无数喝彩,宝格丽借助她们的影响力走向世界各个角落。你装饰了我,我推广了你,她们是一场绚丽梦幻的合谋。  相似文献   
924.
方晓 《学习月刊》2013,(5):12-12
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期曾出现“雾霾”天气。在英语中,“雾霾”一词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由“烟”和“雾”组合而成。1952年12月英国曾出现持续5天的“大雾霾”天气.主要原因是英国进入工业高速发展期后伦敦地区的工厂大量使用煤炭.排放的大量废气形成极浓的灰黄色烟雾。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在治理“雾霾”方面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25.
《当代党员》2013,(3):21-21
一个国家的兴起,与一大批企业的崛起是分不开的。上世纪初,美国经济超越欧洲大陆时,是一大批企业担当了创造传奇的责任,它们是美孚、卡内基、福特……上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复兴时,也是一大批企业让人们记住了那段神话,它们是松下、索尼、三洋……  相似文献   
926.
立法后评估的雏形,启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执法检查.这就为二者之间的关联度,奠下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27.
红旗渠     
张广友 《江淮法治》2011,(17):58-58
我对红旗渠仰慕已久.早就想去看看,今年七月我去看了.被深深地震憾了。红旗渠位于太行山麓.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周恩来总理曾对国际友人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修建红旗渠正值我国自然灾害时期.生产生活十分困难,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实施这样重大的水利工程.其难度可想而知。在县委的一声号令下。  相似文献   
928.
张金刚 《江淮法治》2014,(13):57-57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冬天的一个星期天早晨,读小学五年级的我看望生病的外祖母。来到渡口,河堤弯曲的避风处,身材高挑的少妇抱着熟睡的婴儿,鲜红的头巾犹如一团燃烧的火焰。少妇身边是另一位胖墩墩的少妇,  相似文献   
929.
经过19世纪后期数十年的发展,吉隆坡由一个小城逐渐变成雪兰莪州的首府,来自中国的福建人的人数也逐渐增长。虽然并未能如广府人和客家人的数量之多,但也最终成为吉隆坡第三大方言社群。通过分析30年代福建义山收据,可以发现闽南方言群占福建籍人的八成以上。其中泉州下辖的安溪、南安、永春三县又分别成为其中占人数前三位的县份社群。20世纪上半叶安溪、南安、永春三县籍的成功"新客"就对吉隆坡福建人的形成和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0.
石破 《南风窗》2014,(9):9-9
<正>在战争年代,革命者可以"视死如归"。"归"到哪里呢?"归"到他所属的"群体",以及该"群体"为之奋斗的事业。小时候,我们最不想看到老师的评语就是"这孩子不太合群"。在计划经济时期,"群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谁都不愿背上"脱离群众"的坏名声,每个人都有非常强烈的"群体归属感"。当然,客观来说,它是以一定程度的压抑和丧失个人尊严与自由为代价的。现在,在陌生人社会,我们成了一个一个的个体。邻里没有了,亲戚也少了,过去一个村或一个社区的人你全都认识,现在你只是跟临时"有用"(对你的谋利、晋升以及满足感情需求来说)的人快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