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6篇
中国共产党   39篇
中国政治   104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6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裁判要旨】关于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公司法仅规定在公司利益受到损害且公司怠于提起诉讼时,股东可以自己名义提起诉讼。对股东是否可以申请执行,公司法未明确规定。按照股东代表诉讼之立法目的,执行程序亦应遵循其制度原理,在股东代表诉讼在获得胜诉后作为原告之股东可以申请启动强制执行,享有作为申请执行人之法定权利,实际接收胜诉权益除外。  相似文献   
132.
康德哲学被称为批判哲学,由三部著作组成。他最先完成了《纯粹理性批判》的撰写,我们可以把这部著作看作他的认识论,在这部书里他确定了人的认识的界限——现象界,指明人的认识无法认识物自体。而物自体的把握要靠人的信仰,这属于人的意志领域,即实践理性的领域,于是他完成了《实践理性批判》,这部著作可以看成是他的伦理学,在这里他确立了道德律令的信条以达到对物自体的信仰。然而,当他完成这两本书以后他发现,物自体与现象界成为两个隔着一条鸿沟的对立领域,可是整个世界和人一样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相似文献   
133.
康德的责任概念及其责任伦理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德从爱好的相反层面上提出了责任概念 ,通过三个命题来对其加以界定并进行分类。接着 ,康德在这个纯粹的责任概念基础上来建构他的责任伦理观 :以理性为前提 ,以规律为基础 ,以自由为目的 ,关涉到人的行为、幸福、德性、神的存在、灵魂不朽以及道德形而上学、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等方面的。在康德之后 ,黑格尔、叔本华、尼采、萨特、麦金太尔等人对其责任观的空洞性、绝对性乃至启蒙性进行批判。而对待这种责任观在任何时代都应有一个正确的方法 ,那就是将责任植根于社会生活 ,用历史主义的方法来扬弃它  相似文献   
134.
叔 本 华 作 为 认 识 对 象 而 存在 的 世 界 可 以 用 “ 意 志 —理念 —表 象”来概 括。那本 使 他名垂 千 古 的 著 作 《作 为 意 志 和 表象 的 世 界》称 作“ 作 为 意 志 、理念 和表 象的 世 界”更 为 合适 。人类 直 观 的 对 象 也 是 从 个 别 表 象到 一 般 理 念 再 到 本 体 意 志 的 逐步 升 华 。 康 德 作 为 认 识 对 象 的“ 出 现 ”, 在 叔 本 华 看 来 仅 是 直观 对 象 的 三 分 之 一 的 部 分 — ——个 别 表 象 。 作 为 艺 术 直 观 对 象的 理 念 , 道 德 直 观 对 象 的 本 体意 志 (自 在…  相似文献   
135.
在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上,从经院哲学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人的理性经历了一个由认识上帝的工具到黑格尔哲学中取得上帝身位的演进过程。本文在追溯这一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康德、实证主义、尼采等对理性局限性批判,提出尼采所谓"上帝死了"中的上帝,要么是依赖理性论证的上帝,要么是取得上帝身位的理性本身。据此,文章认为,"上帝死了"不是信仰的终结,而是理性与信仰分野的明晰,并敞开了人们探寻理性和信仰问题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6.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提出与外感官相对应的内感官机能,外感官可以获得关于外在对象的表象,而内感官是一切表象的来源,包括外感官所提供的,以及内感官对自身的直观所获得的。但这并不表明内感官具有自身的感性杂多的来源,它的全部内容都来自外感官,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内感官可以形成对自我的表象。内感官的作用源于它在内部为想象力的综合所刺激,并且同样是该刺激使得内感官得以直观自身。这种直观所获得的关于自身的表象并不是与统觉相对应的先验自我,而仅仅是一种经验的自我意识,它变动不定,不具有持存的实体性,并且只是关于“自我”的现象。而通过统觉所意识到的“我思”则必然地包含“我”的存在,正是在此意义上,“我在”与现象背后的我自体产生矛盾或冲突。  相似文献   
137.
《学理论》2017,(2)
在西方伦理学史上,作为最早较有系统的动机论与义务论者的斯多葛派的伦理学,对西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整个西方文化的发展,都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对于道德学说的讨论总是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因为道德感是伴随着每一个有理性的人的。无论你是个恶人或者是个善者,你都有你的道德感在起作用,在无形地帮你判断每一件事情,只不过每个人的道德评价标准不一样罢了。  相似文献   
138.
康德作为刑事古典学派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具有自己较为系统的刑法思想。主要观点是:以社会契约论为逻辑前提,解释国家刑罚权的来源,并赋予这种权力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强制力;从自由意志与道德规律、道德规律与法律规则的关系分析入手,说明人所具有的意志自由正是刑事责任的承担根据;主张刑罚只能是对已然犯罪的报应,此外不能再有任何其他目的;主张刑罚惩罚应当与犯罪的危害存在等量关系,这种等量报复刑具有明显的同态报复色彩。  相似文献   
139.
论康德先验论中的革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哲学超出前人学说之上的哲学创见便是他的先验论。康德先验论是在欧洲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基础之上产生出来的一种具有哲学革命意义的“批判哲学”。强调主体的认识形式、结构、自身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由阐述先验逻辑而将辩证法引入认识论领域,揭示认识的普遍必然性同人的社会性的关系,是康德先验论中的革命因素。  相似文献   
140.
哪怕世界消灭,也要让正义实现(fiat iustitia,pereat mundus)。——拉丁谚语一两千年来的一切哲学莫不过是对柏拉图的一连串注脚。——怀特海康德前大半生的努力都不过是其晚年对“人是什么“问题思考的注脚,康德思想的要义惟有在对其整个思想历程做“一贯式理解“的基础上方能窥觇。有国内学人曾经将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