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6篇
中国共产党   39篇
中国政治   104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6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61.
《学理论》2021,(11)
康德在"自由本性"的基础上,从自由意志、道德律令出发,指出善恶概念既不是来自于人们头脑中理性的先验假设,也不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感性经验材料,而是存在于道德法则之中并由道德法则所决定的。因此,在自由意志的基础上对道德律令的遵守和服从就是道德上的善;反之,如果违反了道德律令便是道德上的恶。康德并没有直接论述道德善恶,而是从逻辑可能性、实然和应然三个层次出发对道德善恶观进行了阐释。康德提出的人的本性中具有"向善的禀赋"和"趋恶的倾向"的道德善恶观彰显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同时也体现了人类道德发展的光明前途。  相似文献   
62.
本文探讨了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在其名著《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一书中的私权哲学思想。首先在康稳的整体哲学的背景下来考察其法哲学的地位,指出法哲学是康德的“人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哲学就是关于权利的科学,是研究调整人们外在行为自由的科学。权利的科学的核心是私权与文明社会的问题,本文主体部分就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指出作为一个积极的启蒙思想家康德的私权哲学反映了启蒙时代普遍关注的私人权利如何能够并存的问题,康德关于私法与私权的阐述时刻围绕这个核心。  相似文献   
63.
李基礼 《岭南学刊》2012,(5):105-108
贺麟立足于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考察了经济与道德的二律背反,论证了道德与经济的相互独立性。但他没有把康德的形而上学贯彻到底,转而求助于黑格尔哲学与中国哲学,由此导致观点之间的相互冲突。只有回到康德的论证逻辑,才能进一步推进贺麟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4.
一、对上帝存有之本体论证明的批判康德考察了西方自基督教以来的各种上帝证明.如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托马斯的“五种证明”.笛卡尔的“我思”的证明,以及莱布尼茨“宇宙论”.即“充足理由律”证明和“前定和谐”的证明之后.将它们归为三种证明方式.  相似文献   
65.
《分配正义简史》全面描述了分配正义从亚里士多德到现代的整个发展过程。作者首先指出,分配正义的当代含义“穷人有权得到由国家保证的一定量的物质财富”是现代概念,主要来自亚当·斯密和康德的著作。人们没有弄清楚正义和慈善的区别,是造成这种思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6.
我们进行科学哲学史研究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在考察科学哲学史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立科学哲学史研究从何时算起的问题。在现有的文献中,对这一问题有五种不同的理解。其中,比较普遍的理解是把科学哲学史与哲学史、科学史甚至逻辑学史和方法论史混同起来。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历史研究的结论,而不是先验推理的结果。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考虑三个要素:一是科学已经发展到能够对人类的生活与实践产生影响的程度;二是哲学家有兴趣对作为一个整体的科学作出哲学反思,并有能力提出对科学哲学进行思考的某些基本范畴与概念体系;三是哲学家能够对科学进行全方位的真正的哲学反思。据此,我们得出科学哲学史研究的起点应该从康德开始的结论。  相似文献   
67.
李无双 《学理论》2014,(3):40-41
两世界的划分,作为西方哲学本体论问题研究的典型范例,受到了历史上很多哲学家的关注,通过对研究者中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柏拉图和康德两人所提出的两世界理论进行简要阐述和分析比较,得出两人对两世界划分的异同点,进而探讨两世界理论背后所代表的形而上学于当下的哲学和人类思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美和审美一直是千百年来哲学家、美学家孜孜不倦进行探究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原理虽然给美和美学的研究指出了方向,但权威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尚未完全确立。重新以当代视角审视和发掘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美学哲学思想价值,对我国哲学、美学、心理学、文艺学相关理论的完善、繁荣、发展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康德的"公共性"思想以人的理性运用自由为核心,以个体的启蒙为手段,以促进理性政治为内容,以关注人的基本尊严为目的,具有深厚的政治学意蕴.其对于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我们应当从解决关涉人的基本尊严的财富保护和分配、关涉体制及其正常运行的执政者批判、关涉人的理性政治素质建设的个体启蒙等问题人手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70.
康德美学中的纯粹美与伦理美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主要源自康德为了更加清晰地论证美的概念。真正的美并不应仅仅停留在概念上,而应当是真善美的统一,康德在"美的分析"部分所要肯定的是美应该更多的与理性概念和普遍有效性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