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6篇
中国共产党   39篇
中国政治   104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6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姜淼 《前沿》2013,(13):47-49
康德政治哲学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当他在维护人类自由时,就是在为人的绝对权利和尊严奠定神圣不可侵犯的基础,这正是近代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道德根基,也是近代国家合法性基础有力的夯实.对康德政治哲学的思考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于西方现代社会的理解和认识,更为当下中国正在进行的国家社会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资源.  相似文献   
82.
杨艳  石亚军 《学理论》2013,(6):32-33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也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在德国,康德是第一个使用"批判"一词的人,1780年,康德写出《纯粹理性批判》,他的哲学思想进入批判时期。在1781年到1790年的十年里,构成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三部著作相继问世,三大批判是对人的知、意、情三种心理功能的分别研究,所要解决的是真、善、美的问题,美是他整个哲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的批判精神不论是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还是在当代都具有深刻的价值。  相似文献   
83.
康德、波普尔认识论的差异来源于他们对待科学的不同态度,而这又影响到他们对休谟问题以及分界问题的看法.然而,他们在寻求知识的客观性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4.
邓玲玲 《学理论》2012,(32):53-54
幸福是康德哲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将其归纳于"至善"之下,把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严格限制在道德的范围内,充分论证了道德对于幸福的意义,同时,康德还提出了德福统一的观点,为人类最高幸福的实现提供了希望。认真分析康德的幸福观,对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我们如何实现幸福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5.
康德的刑罚论和黑格尔的刑罚论分别表达了他们的刑法思想。康德和黑格尔的刑罚论以正义为价值追求,以报应为理论主线,其理论精髓仍然有益于当今的刑法理论和刑法实践。  相似文献   
86.
罗尔斯从康德的道德哲学出发,在《正义论》中通过“原初状态”的概念设定了在康德的目的王国的程序,原初状态是对康德实践哲学在现代哲学中程序性展现.  相似文献   
87.
戴圣鹏 《前沿》2008,(10):128-130
对道德充满敬畏之情是康德伦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这个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道德实践主体内心对道德律的敬重与畏惧。  相似文献   
88.
康德传     
编者在该书《编后记》中写道:“本书的中译本原由台湾商周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名为《康德:一个哲学家的传记》。译文准确生动、可读性强,在此应特别感谢译者黄添盛先生的辛苦劳作。此次出版,考虑到大陆学术规范和阅读需求,编者对于译文中的术语、人名、地名,按通行译法做了更改;  相似文献   
89.
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经典之一,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中"先验演绎"的结构一直是研究界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面对各种观点,一般认为亨利希提出的著名的"一个证明、两个步骤"主张是一个节点,此后的学者们大都在这一框架下提出进一步的意见.其中以另一位研究者阿利森的观点尤为重要.在接受亨利希基本观点的前提下,阿利森对于两个步骤各自的内涵进行了重新解读.围绕两种主要论证,在不否定"一个证明、两个步骤"所具有的合理性基础之上,提出了另一种视角,即以"概念-直观"的关系为线索来把握"先验演绎"中的深层脉络,与此同时,"概念"与"直观"本身也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演变.基于这一发现,本文对于"先验演绎"的结构提出了崭新的"一个证明、三个步骤"主张,并试图以此来调和亨利希与阿利森二者之间的某些分歧.  相似文献   
90.
马莉 《乡音》2012,(8):48-48
大哲学家康德,一生远离闹市,终生在自己偏僻的故乡度过,最远的一次旅行就是离家不到60英里的阿恩斯多小镇。他每天在同一时间,沿着一条偏僻的小道散步,静静地思考。守时之精准,邻居们竟用他散步的时间来对表。他散步的这条小道,也被称为"康德小道"。正是在这条小道上,康德的哲学之树结出了累累硕果,人生也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