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84篇
中国共产党   75篇
中国政治   120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41.
法的滞后性易导致司法在面临“无法可依”境况时出现“同案异判”的结果。司法机关主要通过完善“类案检索”机制统一司法适用以缓和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张力,然而判例的非法律渊源地位决定了“类案检索”机制的局限性。为实现类案统一裁判,应当探索一条司法裁判上升到立法规范进而指导审判的路径。面对司法与立法之间的鸿沟,在法院、法官二元结构下,实现从裁判到规范、从实体到程序两方面,都有一定的探索和经验。架构于理论正当与制度可能的基础之上,在实体、程序两方面突破及立法权下放的背景下,通过厘清立法中司法输入的理性边界,畅通立法对司法裁判的甄别、吸收机制,在理性的边界内实现从司法裁判到立法规范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