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56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温盛妮 《工会论坛》2013,(6):140-14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进入了数字化、网络化时代。教学博客在当前的大学德语教学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有利于促进师生更好地合作,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2.
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是悲痛也是革新。人们开始尝试从不同角度去面对灾难。"未雨绸缪"、"曲突徙薪"的成语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因其中道理真正行动起来的人并不多。人们总是按照习惯把房子建在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山脚下、半坡上、河谷里。以前,个  相似文献   
17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成语,源于《管子·权修篇》,日:“一年之计,莫于树谷;十年之计,莫于树木;终身之计,莫于树人。”在这里,把“树人”视为“终身之计”,既说明育人周期之长,也道出了培养人才的艰辛和不易,所以发展到后来,人们干脆用“百年”来统领和归纳“树人”这一穷年皓首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74.
2009年全国德语专业青年教师培训在同济大学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国开办德语专业的高校日益增多。据教育部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分委员会2008年的统计,目前全国已开设德语专业的高等学校达80余所。进入2009年以来,这个数字还在呈上升趋势。鉴于现状,外指委德语分委员会于2008年年会上决定成立“全国高校德语青年教师培训中心”,并将培训中心设在同济大学德语系。  相似文献   
175.
柳永与成语     
安宁 《福建乡土》2006,(6):31-32
唐诗宋词,是我国脍炙人口的古代传统文化。苏东坡、柳永、辛弃疾并称为宋朝三大著名词家。他们风格各异、成就辉煌,把宋词推向顶峰。柳永,初名三变,字耆卿,又字景庄,是福建武夷山白水村  相似文献   
176.
亦明 《政府法制》2010,(20):16-16
1966年,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新街口总政排演场审查出国节目时,对京剧《霸王别姬》中的项羽,从头至尾连用了六个"一"字开头的成语,这六个成语不仅把项羽的性格特征和失败的全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而且妙语连珠,风趣幽默,画龙点晴,每句成语都运用得恰到好处,听罢令人既哑然失笑,又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77.
畅销榜     
《新民周刊》2012,(10):91-91
  相似文献   
178.
《金刚经》自古有六种汉译本,其中以鸠摩罗什版与中土因缘深厚,流行较广。个中原因,除了经文义理的殊胜简约外,更有罗什译法的精湛与巧妙。寻此思路,尝试对其所译《金刚经》中的外来词做一分析和研究发现,梵汉两种截然不同质素的语言系统在汉译佛典的传译过程中,展现出无有穷尽的延展性及容纳性,致使外来词汇在借用汉语及其造词法的同时,既能在不失其自身所承载的原义下脱胎换骨,又能以其丰富底蕴对本土文化进行渗透与借用,诚为异质文化间的适应与融合提供了最好的范本。我们深信,罗什对外来词汇的精妙处理,裨益了《金刚经》在中土的流布,因而对此关键进行研究,将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79.
叶兆言 《法制博览》2010,(14):18-19
小说家马丁来我家做客,他在德国很有点名气,年龄比我略大几岁。交流都要通过女翻译,我们不断点头,不断微笑,不成不淡地说些什么。谈文学有时候就是指名道姓,为了表示对德国文学的尊重,我报了一堆德语作家的名字,从古典说到当代,从正宗的德国佬,譬如歌德,譬如格拉斯,说到用德语写作的非德国人,譬如杜伦马特,譬如卡夫卡。  相似文献   
18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逐渐为西方社会所瞩目,中国行政法乃至于公法的发展也逐渐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重视.相比较于对中国法史、民法和刑法制度和理论的兴趣和研究而言,西方学术界对于中国公法的关注可谓姗姗来迟.这一点在德语世界更是如此.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语言和文化上的隔阂以外,主要原因在于德语世界对于行政法乃至于公法的基础性认识与我国法制发展的现状有难以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