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2004年的俄罗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俄罗斯局势相对稳定。普京进入总统第二任期后,出台了一系列行政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以总统制为核心的中央权力。俄政治生活进入法制轨道,但仍面临很多难题,尤其是车臣非法武装分子串通国际恐怖组织在俄境内频频制造恶性恐怖事件,威胁着俄国内安全和领土完整。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居民收入提高,但对于解决经济深层矛盾仍无良策,下半年经济增长回落很可能对2005年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普京倡导外交为国家经济战略服务、带动经济发展取得实际进展。一、总统高票进入第二任期,政局保持相对稳定。2004年3月14日,普京以71.31%的得票率蝉…  相似文献   
42.
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CouncilofEconomicAdvis ers,简称CEA)是美国总统经济决策的智囊机构,于1946年在杜鲁门总统时期根据《就业法》设立,目的是为总统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建议,确保劳动力充分就业。成立近60年来,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职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职能与构成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客观分析全国及各部门经济情况,就国内外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问题为总统提供建议;评价联邦政府的各项经济计划和政策,并向总统提出发展和稳定经济的政策建议;每年1月发表《经济顾问委员会提交总统的年度报告》,并协助总统草拟送交国会的年度…  相似文献   
43.
法国特色:半议会半总统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绍春 《岭南学刊》2003,1(1):93-96
法国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重要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法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具自己的特色 ,其从本国历史和实际出发而设计的政治体制尤其引人瞩目。本文拟对独具特色的法国半议会半总统制作些初步考察。一、半议会半总统制的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时 ,大革命尚在进行之中 ,国家政治制度的设计还不是十分周密 ,宪法规定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是立法会议 ,最高行政机构是执行会议。l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宪法规定 :国家实行总统制 ,总统是国家元首、行政首脑和军队统帅 ,总统不对议会负责。正如马克思指出的 :法兰西第二共…  相似文献   
44.
王鹏 《拉丁美洲研究》2021,43(3):86-103
巴西现行政治体制的核心安排是联盟总统制。再民主化以来,巴西碎片化政党格局导致总统所在的政党永远处于国会少数。历届巴西总统必须构建和维系一个多党执政联盟,才能在国会中取得多数支持,保障体制运转和政治稳定。就形成基础而言,执政联盟依赖于围绕一系列特殊"产品"形成的利益交换;就结构而言,执政联盟的主要特点是成员所属政党数量多、意识形态差异大和内部权力分配不均衡。执政联盟能否平稳运转,往往依赖于总统的个人协调能力和政府当前的表现。这种状况折射了联盟总统制的内在脆弱性。该国近年爆发的经济政治危机进一步凸显联盟总统制的局限性:浓厚的庇护色彩、易于滋生政治腐败和包含大量的政党"否决者"。巴西正面对这样一种政治困局:一方面,以修正和完善联盟总统制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改革势在必行;另一方面,长期存在的保守政治格局阻碍了上述改革的启动。这种困局无疑将使巴西的政治走向变得愈加不明朗。  相似文献   
45.
自独立以来,受历史惯性影响,哈萨克斯坦形成了以“超级总统制”为特征的政治体制。近年来,无论是哈萨克斯坦的政治精英还是社会层面都对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新的需求。因此,托卡耶夫执政以后,在以“倾听型国家”执政理念建设“新哈萨克斯坦”的目标下,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包括限制总统权力、理顺央地关系、改革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等。从短期来看,托卡耶夫的政治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定程度上为解决国内发展及安全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政治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前哈萨克斯坦内部政治精英分化、利益集团变迁、政治经济互动不佳以及外部环境面临挑战等因素都对托卡耶夫的政治改革形成相应制约。长期来看,托卡耶夫“新政”的实施成效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46.
对半总统制的研究已经成为政治科学中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其原因是绝大多数在"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中出现的转型国家(即原苏东集团国家和原法国、葡萄牙殖民地)选择了半总统制。在这些国家的政治体制发展中,出现了过渡模式的多样性。即两种最自然的过渡模式(过渡到总统—议会制和议会制)、一种略显波折的过渡模式(过渡到总理—总统制)和两种偏离了原来发展路径的过渡模式——过渡到高度总统制化的半总统制(格鲁吉亚、2005年前的亚美尼亚和2006年前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以及权力分散的半总统制(乌克兰)。根据研究,半总统制在后共产主义国家的频繁出现,共有六个方面的原因:1、半总统制和共产党中央与政府之间的二元权力结构模式之间存在相似性;2、戴高乐主义者(Gaullist)把行政权力分割为战略和管理两部分功能的主张很容易被理解和应用;3、即使宪法赋予议会任命总理的权力,但由于议会选举结果往往并非自动产生多数派,在此情况下,总统就会拥有足够干预总理产生和内阁形成的机会(立陶宛和后橙色革命时期的乌克兰);4、在由选民直选总统体制过渡到议会选举总统体制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对议会选举产生总统时所设条件的增多(比如,不是简单多数,而是3/5通过方式),而这通常会导致总统长时间的空缺(1990年代的斯洛伐克和2009年以来的摩尔多瓦);5、民选总统看起来更加民主且更能回应选民影响国家政治的愿望;6、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半总统制国家政客们的"演技"使得他们国家的政治能够"娱乐"那些不愿放弃进入"半总统制剧场"门票的民众。  相似文献   
47.
独立十余年来的中亚国家相继步入了总统权力更替的关键阶段,领导层政治精英内部的权力斗争逐步上升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矛盾,其总统权力的权威性正面临严峻考验.近期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纷纷通过修宪改制来维持政治精英内部的力量平衡,以保障总统权力的平稳承接.然而,不论从社会政治经济的现实基础,还是从中亚国家的政治发展轨迹看,哈吉两国近期的修宪改制是一种表面的政治策略,总统制仍将是中亚国家政治转型的必然趋势.文章主要以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为例,探讨中亚国家总统制的一些规律特征,并对中亚国家总统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8.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宪政的序幕 ,但历经十余载而归于失败。其失败的原因 ,除了当时政治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低下外 ,临时约法本身的缺陷 ,如制定缺乏代表性、行政权力划分与现实政治状况相悖离、权力划分混乱等 ,也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临时约法的缺陷及其失败 ,充分昭示了中国从传统专制国家向近代民主国家过渡的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49.
墨西哥总统制自1917年建立以来便处于不断变化中,特别是在总统候选人的选任、总统与议会和总统与法院的关系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总统候选人的选任经历了总统候选人选任无序化—总统指定候选人—总统候选人预选制三个阶段;总统与议会的关系则处于对抗—依附—调整的转变中;总统与最高法院的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种演变是墨西哥政治体制转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50.
李凯凯 《法制与社会》2011,(15):294-295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主义的君主专制统治,与此同时,先进的中国人也展开了对民主政体的追求,而以三权分立为原则的内阁制和总统制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就采用了总统制,而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对总统制进行了改变,学界很多学者认为变化后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采用了内阁制或是混合制,但实际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政体模式仍然是总统制,本文试图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