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2011年7月中旬,在北京王府井地铁内,一名乞讨者面前的白纸上写着鲜红的几个士字:为爷爷看病。与普通乞讨者不同的是,这位一身黑色运动衫的乞讨者肌肉结实、身手每捷,会不时来个“倒立”、“托马斯全旋”等体操动作。  相似文献   
132.
2005年,美国法拉、斯特劳斯及吉洛克斯出版社(Farrar,Straus and Giroux)出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L·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①的新书《扁平的世界———21世纪简明史》(TheWorld Is Flat———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Century)。这是弗里德曼关于全  相似文献   
133.
快乐大叔 《党课》2008,(2):99-100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美国国名是由英国自由主义独立思想启蒙者托马斯·潘恩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4.
叶介甫 《党史博采》2009,(12):32-35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会谈时,尼克松表示承认美国间谍约翰·托马斯·唐奈和理查德·乔治·费克图在中国犯了罪,要求中国政府宽大处理,释放关押在狱中的二犯,并为二犯减刑深表谢意。尼克松还说:"唐奈老母亲76岁了,她希望死前能见到儿子。费克图在狱中患有疾病,亲人希望他早日回家团聚。"周恩来总理从人道主义出发,答应了尼克松总统的请求,指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外交部和有关部门释放了唐奈和费克图。本文详细记录了破获这一间谍案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35.
金戈 《当代党员》2009,(6):40-40
1879年,宝洁公司最畅销的产品是蜡烛。但当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后,公司就陷入困境,蜡烛销量一落千丈。 就在这时,命运戏剧般地将处在破产边缘挣扎的宝洁公司拉了回来。在辛辛那提一家工厂里,一名雇员吃饭时忘了关掉机器,结果出现了一大团肥皂泡。就是这团肥皂泡,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最后他将它制造成了肥皂。令人吃惊的是,那块肥皂可以漂浮。  相似文献   
136.
托马斯.阿奎那所处的时代,正值亚里士多德著作全面引入西方。亚氏哲学的严谨逻辑和科学精神令西方学界视野开放,而托马斯以其卓异的睿思,在理论上对新哲学做出具有深刻远见的反应,即对教义和哲学做出新的大综合,构建了全新的神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7.
《绿林荫下》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威塞克斯"系列小说中的第一部作品。本论文尝试从自然的化身、女性和男性的和谐统一以及女性对父权制度的反抗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对《绿林荫下》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指出托马斯.哈代热爱大自然,同情女性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38.
英国学古德森的课程社会学研究在西方独树一帜,有相当大的影响。本主要对其研究特色-课程研究中对生活史视角的强调-作了介绍和分析。本认为,课程研究的生活史视角从本质上讲具有历史性、主体性、断片性三个区别于其他视角的特点,而这种研究特色可以从研究本人的生活史中找到有深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9.
游历美东,就像是阅读一部美国革命史。跟随当地的华人旅游团,从纽约曼哈顿出发,沿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走廊——新泽西州一路南行,首先到达位于宾夕法尼亚州东南的费城。325年前(1681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将这片远在北美的富饶之地封赐给当时的大贵族威廉·宾,理由很简单:因王室曾经欠下宾氏家族一大笔钱。当然,实际上最主要  相似文献   
140.
正本刊今年第9期刊发了保罗·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和大卫·哈维(David Harvey)两位学者对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21世纪的资本》一书的评论,鉴于此书巨大的影响力,本期继续刊发相关学者对该书的评论。本文作者布兰科·米兰诺维奇(Branko Milanovic)曾任世界银行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