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69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前不久,黑龙江省某市发生了一起致两人死亡的惊天血案:一位曾在某进口汽车修配厂当了16天门卫的男子,因厂方要扣除他210元工资并对其进行罚款而对该厂老板抱有怨恨,当天他携带凶器前来修配厂讨要工资末果,遂产生行凶念头,持刀将厂长和办公室主任刺死。  相似文献   
92.
简论“携带凶器抢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刑法第 2 6 7条第 2款属特别规定而非注意规定。凶器是指在性质上或者用法上足以杀伤他人的器具。携带是指在从事日常生活的住宅或者居室以外的场所 ,将某种物品带在身上或者置于身边附近 ,将其置于现实的支配之下的行为  相似文献   
93.
我国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但由于该法条对罪状的叙述过于简单,给人们理解的外延就更加宽泛。2005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第4条就“携带凶器抢夺”的认定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一种是指行为人随身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进行抢夺;另一种是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行为。唯一一种携带器械抢夺不定为抢劫的情况是:“行为人随身携带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以外的其他器械抢夺,  相似文献   
94.
新政     
□中国民航正式发布公告禁止国内航班旅客随身携带液态物品中国民航总局3月14日发布了《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关于禁止随身携带液态物品乘坐国内航班的公告》,从当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95.
目前抢夺罪的发案率越来越高,在定罪处刑方面也颇为不易,对抢夺罪的研究因此十分必要。本文旨在对抢夺罪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6.
为了更好地适应与犯罪作斗争的实际需要,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修订后的新刑法,对我国现行刑法进行了必要的修订、补充、完善,这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完善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新刑法的颁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不可否认,新刑中的有些规定,仍然存在着不够具体,  相似文献   
97.
携带凶器盗窃与普通盗窃的主要区别在于"携带凶器"。携带凶器盗窃的认定应把握好携带和凶器这两个方面。在已将特定物品认定为凶器的前提下,携带就是构成携带凶器盗窃的关键要素。携带凶器盗窃之携带是将某种物品带在身上或者置于附近,保持该物品处于行为人现实支配之下的状态。按照我国刑法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对携带的本质特征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考量:在主观方面,考量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和主观认知;在客观方面,考量携带这一状态的支配性、危害性、现实性等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8.
《刑法修正案(八)》出台后,对于如何理解与适用携带凶器盗窃,在实践中存在诸多困惑和争议。文章从“凶器”的认定、“携带”的认定以及携带凶器的主观方面三点入手分析了携带凶器盗窃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99.
2011年5月1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修正案八》)增设了盗窃罪的不同犯罪情节,"携带凶器盗窃"就是其中一种。2013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新出台司法解释第3条第3款规定,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盗窃,或者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的,应当认定为"携带凶器盗窃"。"携带凶器盗窃"的"凶器"认定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现实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具体的情形,以及其与"携带凶器抢夺"的关系不无深入讨论之余地。  相似文献   
100.
《刑法修正案(八)》将携带凶器盗窃认定为盗窃罪并予以刑罚处罚,为准确有效指导司法实践,防止随意出入人罪,必须遵循刑法总则"但书"规定,明确和细化携带凶器盗窃的入罪标准,排除数额、次数等的限制,通过实体、程序和司法适用等手段控制犯罪圈和刑罚圈;对于"携带"和"凶器"的认定应与"携带凶器抢夺"保持一致;但"携带"的时间段应认定为"始于盗窃实行行为,终于构成要件完成之时";"凶器"的范围需要再限定,并要区别于作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