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36篇
世界政治   8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0篇
法律   855篇
中国共产党   494篇
中国政治   588篇
政治理论   172篇
综合类   44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444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真正传播开来逾百年之际,有必要深化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会通”现象和问题.“会通说”是三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之谜”的主要解答模式,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从内在机理上看,“会通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谜是不彻底的,文化客体间的“会通”只是基础,文化主体的“接受”才是关键.从文化观角度看,立足于狭义文化观立场的“会通说”,并不能完整系统地反映和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逻辑.从广义即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可见,由文化的“会通”进到实践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矛盾运动展开的两个基本环节,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逻辑的主客体辩证法.“主体接受论”是对“会通说”的合理继承和深化,它更全面完整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2.
中西交流是以地理知识的沟通揭启序幕的,但来华传教士所带来的西方地理新知识,往往难以一时被中国古代士人所接纳.其中诸多细节,体现了两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与冲突,例如中西关于"四海"的诠定.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的"四海"从传统的经史体系而来,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意识.而在利玛窦、艾儒略等传教士的地图和著述中",四海"从西方的航海大发现而来,用来唤醒中国古代士人的世界意识.两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反映了中西交流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33.
聊博一笑     
《工友》2014,(5):62-62
正饭局真多刚接一电话,对方张嘴就问:"你在家吗?"号码陌生但听这语气肯定是熟人啊,于是也装熟回他:"我周五还能在家?饭局啊。一到周五就这样,好几个饭局。你在哪儿呢?啥事?"对方沉默一会儿说:"你叫的外卖,我在你家门口呢。"要显年轻昨晚跟儿子商量:"不要喊我妈妈,喊我姐姐。"他问为什么,我告诉他:"这样显得我年轻呀。"在一边看电视的老公来了一句:"要显年轻,应该喊奶奶。"还真是。感动有一天,我买了包20元的烟,给老板50元,找我40元,我装兜里就走了。没走多远,  相似文献   
134.
关于刑法因果关系出现了不同的理论学说,各种学说的实质是一样的,但判断标准却是模糊的,并表现出了较强的主观性,但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无疑又是合理的。因此,我们有妊要对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共同性进行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35.
“法的价值”概念辨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法的价值体现着法的精神。近年来,我国法学逐渐将法的价值问题作为法理学的首要问题来看待。尽管我国法学界对法的价值这一极其复杂抽象的概念作了艰难而又有益的探讨,并取得很大进展,但这一领域的学术纷争使关于法的价值的解释仍然处于春秋战国时代。可以这么说,在中国,读一本法理学著述,就得更换一种新的法的价值概念。不同的见解固然体现了学者们的仁智,但五彩纷呈的对法的价值概念的解释又确实给学者们的相互对话带来困难,尤其是使关于法的价值问题的教学和研究面临困境。有鉴于此,有人猜测,厘清法的价值概念含义可能是我国法学工作者研究法的价值问题的首要工作。本文不揣浅陋,企图就法的价值的概念作一辨析并提出自己对法的价值概念含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6.
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正在审议的《运输法公约(草案)》中专章规定了权利转让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规定的解析明确权利转让的涵义、内容以及效力,并结合我国相关立法现状针对《海商法》的修改提出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7.
西原春夫  刘建利 《法学》2015,(2):133-139
日本刑法学说史的发展背景是欧洲刑法学说史。欧洲近代刑法学产生于启蒙主义思想,后者带来了罪刑法定主义、责任原则、报应刑论等刑法思想,并促生了古典学派(旧派)。后因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等,出现了近代学派(新派),并与旧派及折衷派展开了激烈争论。日本刑法学说最初引进了法国的折衷派观点,后因国家体制的原因又大量引入德国法律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被其新派所影响,促进了刑事政策的发展。"二战"后的日本刑法学说基本上倾向于旧派的立场,至今仍争点不断。  相似文献   
138.
139.
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订以来,关于再审程序划分的“三阶构说”日渐占据民事诉讼学界的主导地位.应从“三阶构说”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现有法律规定,深入研究并完善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受理程序具体内容,并针对其中若干疑难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进一步完善申请再审案件受理程序的理论方向和具体构想,力求建立起更加完善、更具有操作性的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受理程序.  相似文献   
140.
正在农二师三十四团,提起十连职工王运江,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他承包25亩枣园,依靠科技年年纯收入超过20万元,被团场职工誉为"枣王",在团场小有名气,他的果园年年被评为"精品园"和"观摩园",他本人也因此被评为农二师"丰产攻关先进个人"和"农二师远程教育学用典型"。今年48岁的王运江是老军垦的后代,有着老军垦的那种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输的精神。他1978年参加工作,种过棉花、盖过房子、养过羊……要说王运江的致富经历,那还得从1999年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